齐鲁清之战
(哀公十一年)
【题解】
吴国一直想在各诸侯国称霸,齐国是比较有分量的对手。鲁国夹在它们中间如同当年的郑国,两头受压,于是就发生了齐鲁之战,最终侥幸获胜。但是空无虚有的鲁国到底能不能长久称霸依旧是个谜。
【原文】
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丕帅师伐我,及清[35]。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36]。”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37],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38],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39]。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40],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
【注释】
[35]清:在今山东长清县东。
[36]一子、二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人。
[37]群室:指都邑中居民,即士大夫之家。
[38]一室:指季氏。敌车:战车与齐军比。
[39]党氏之沟:靠近鲁公宫的地方。
[40]懿子:孟孙何忌。
【译文】
鲁哀公十一年春,齐国因为鄎地之战,派遣国书、高无邳率兵抵达清地进攻我国。季孙对他的宰相冉求说:“齐国军队驻扎在清地,一定是因为鲁国,我们该怎么做?”冉求说:“你们三位中的一位留守,另外两位跟着国君在边境抵御。”季孙说:“不可以这么做。”冉求说:“那就在境内近郊抵御。”季孙告诉了叔孙、孟孙,他们都不同意。冉求说:“如果不同意,那么国君就不用出动。您一人带领军队,背城作战,不参加战斗就不是鲁国人。鲁国的士大夫之家人数比齐国的战车多,您家的战车也多于齐军,您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他们两位不想作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政权掌握在季氏手里。而国政承担在您的肩上,齐国人攻打鲁国而你又不能作战,这就是您的耻辱。这就完全不能归入诸侯之列了。”季孙氏让冉求跟随他去上朝,在党氏之沟等候,叔孙叫冉求过来并向他请教作战战略。冉求回答说:“君子有着深远的谋略,小人懂什么?”孟孙强行质问他,他回答说:“小人考虑了才干才说话的,估计了力量才行动的。”叔孙说:“你在说我成不了大丈夫啊。”退回去以后就开始检阅军队。
【原文】
孟孺子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41]。”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42]。五日,右师从之。公叔务人见保者而泣[43],曰:“事充政重[44],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
【注释】
[41]就用命:他能胜任使命。
[42]雩门:鲁都南门。
[43]保者:守城人。
[44]事充:谓徭役繁重。政重:赋税众多。
【译文】
孟孺子泄率领右军,颜羽为他驾御战车,邴泄任车右。冉求率领左军,管周父为他驾御战车,樊迟任车右。季孙说:“樊迟年龄太小了。”冉求说:“尽管他年轻但他却能胜任使命。”季氏带着七千甲士,冉求带领三百武城人作自己的亲兵,年老年少的都留守在宫里,驻扎在雩门外边。五天以后,右军才追赶上来。公叔务人一见到守城的人就哭着说:“徭役繁重、赋税众多,居上位的没有谋划,士兵又不会拼死作战,拿什么来治理百姓?我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哪里敢不努力呢!”
【原文】
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45],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46]。”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右师奔,齐人从之,陈瓘、陈庄涉泗。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林不狃之伍曰[47]:“走乎?”不狃曰:“谁不如?”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48]?”徐步而死。师获甲首八十[49],齐人不能师。宵,谍曰:“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
【注释】
[45]稷曲:鲁郊外地名。
[46]三刻:谓约束、申令三次。
[47]伍:同伍的兵士。
[48]恶贤:意为我们比谁贤明。
[49]甲首:甲士的首级。
【译文】
鲁军和齐军在郊外作战。齐军从稷曲攻击鲁军,鲁军不敢过沟迎战。樊迟说:“不是不敢,是信不过您,请您申令三次,然后带头过沟。”冉求听从了他的话,众人就跟随他一起过沟。鲁军攻入齐军。鲁国右军奔逃,齐国追赶。陈瓘、陈庄徒步渡过泗水。孟之侧从后面攻入最后回到殿上,他抽出箭来驱赶他的马,说:“马不肯随我往前走。”林不狃的同伍兵士说:“逃跑吗?”不狃说:“我不如谁?”兵士说:“停下来抵抗吗?”不狃说:“停下来抵抗就贤明吗?”缓步前进,最终被杀死。鲁军夺取了八十个甲士的脑袋,齐国人不能整顿军队。傍晚,侦探报告说:“齐国人逃跑了。”冉有三次请求追击齐国人,季孙都不答应。
【原文】
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于邴泄。子羽锐敏,我不欲战而能默。泄曰:‘驱之。’”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50]。”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注释】
[50]殇:夭折。
【译文】
孟孺子对别人说:“我比不上颜羽,但是却比邴泄贤明。颜羽敏锐善战,尽管我不想作战,但也只能保持沉静,邴泄却说‘赶着马逃走’。”公为和他宠爱的小僮汪锜同坐一辆战车战死,都加以殡敛。孔子说:“能够拿起干戈保卫国家的,可以不用以未成年人之礼下葬。。”冉有使用矛攻杀齐军,所以能攻破齐军。孔子说:“这是合于道义的。”
【评析】
在这场齐鲁战争中,鲁军最终战胜了齐国,居功至伟的是冉求,他当时是执政季孙家的“大管家”。在战乱之前,他先是用激将法,迫使另外两个大家族孟孙氏和叔孙氏同意一起出兵;然后观察对手齐军的特点,把长矛作为主战武器,率领左军长驱直入敌阵攻击了齐军。
而此时的鲁国军队早已被季孙、孟孙、叔孙这“三桓”瓜分,鲁君已经完全被架空,所以参战士兵都是权臣们的私人武装。“三桓”战前不愿出兵,战时又想临阵脱逃,他们只顾家族利益,而把国家利益抛于脑后。这样的胜利只是增加了他们专政的筹码,对于振兴国家没有什么益处。
本文提到冉求这个中心人物,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上一篇:左传全集《宋及楚平》原文赏析与注解
下一篇:左传全集《晋侯使太子申生伐皋落氏》原文赏析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