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
(宣公二年)
【题解】
晋灵公是晋文公的孙子,即位时尚且年幼,一直由正卿赵盾辅佐其朝中事务。成年以后的晋灵公想及早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于是想方设法不断谋杀赵盾,但次次都未得逞。由于晋灵公横征暴敛、骄奢残暴,最终被赵盾的堂弟杀死。
【原文】
晋灵公不君[19],厚敛以雕墙[20];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21],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22]。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23],不入则子继之。”三进[24],及溜[25],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6]。’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27],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28]。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注释】
[19]不君:不合为君之道。
[20]敛:聚敛。雕:用彩画装饰。
[21]宰夫:专管国君膳食的厨师。胹(ér):煮。
[22]载:抬杠。
[23]会:士季名会。
[24]三进:指进门、入庭、上阶。
[25]溜:滴水檐下。
[26]鲜克有终:很少有好的结果。
[27]衮职:天子的职责。衮,天子之服。
[28]鉏麑(chǘ ní):晋勇士。贼:杀。
【译文】
晋灵公为人做事没有国君的样子,以苛捐杂税来装饰豪华宫殿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以欣赏他们躲避弹丸时的样子。有一次,御膳房里的厨师因烧煮的熊掌没有熟透,而被晋灵公杀害,并把其放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走过朝廷。赵盾和士季看到死人的手,问起杀人的缘由,他们为灵公的无道感到担心,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对赵盾说:“你去劝谏如果灵公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我士季先去,如果灵公不听我的规劝,你再接着劝谏。”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看见,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转眼看他,说:“我知道我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端,很少能有个好结果。’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了。您如果有个好的结果,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又说:‘天子的职责有了缺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也就是说过错是可以弥补的。如果君王能够弥补过错,那么国君之位就不会丢弃了。”晋灵公并没有改正错误。赵盾屡次进谏,让晋灵公很讨厌,于是灵公准备派一名勇士去刺杀赵盾。那名勇士一大早就来到了赵盾家,只见赵盾的卧室门已经打开了,他穿戴整齐,准备入朝。时间还早,赵盾就坐下来小憩。那名勇士见此就退了出来,感叹道:“这个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主人。杀害为百姓做主的人,就是不忠;违背国君的命令,就是失信。在这两件事情中做了哪一件,都不如死了好。”于是,勇士撞在槐树上死去了。
【原文】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29]:“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30]。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注释】
[29]趋:快步。
[30]嗾:用口发声。獒(áo):猛犬。
【译文】
秋天九月,晋灵公邀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了武士,准备攻击杀死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疾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就扶了赵盾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他的猛犬以攻击赵盾,车右提弥明上前与之搏斗,并把其杀死。赵盾说:“不用人而利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最后,提弥明被杀害。
【原文】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31],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32],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33],置诸橐以与之[34]。既而与为公介[35],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注释】
[31]舍:休息。翳桑:桑荫。
[32]宦:贵族家的臣仆。
[33]箪食:用竹篮盛着饭。
[34]橐:袋子。
[35]介:甲士。
【译文】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在地上,便向他问明情况。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食物吃,他只吃了一半还留下一半。赵盾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在外做奴仆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母是不是还健在,现在离家已经很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食物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并且又准备了一篮子食物和一些肉,放在袋子里给了他。后来这个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卫兵,在刺杀赵盾的事件中,灵辄把武器倒过来抵御晋灵公的其他卫兵,使赵盾幸免于难。赵盾问灵辄为什么救他,灵辄回答说:“我就是你在翳桑救的那个快要饿死的人。”赵盾再问他的姓名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了出去。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原文】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36]。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37]’,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38]。”
【注释】
[36]山:指晋边境的山,或谓即河南温山。
[37]自诒伊戚:自己给自己带来如此的烦恼。
[38]竟:同“境”。
【译文】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逃出晋国的山界线,便在得知晋灵公被刺杀的消息后又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所记载的内容在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身为正卿,逃亡但并没有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惩罚凶手,杀害晋灵公的人不是您还是谁?”赵盾说:“哎呀!《诗》说:‘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忧伤。’这话大概说的就是我吧。。”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加隐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据事直书而背上了杀害国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当时逃出了国境,或许就不会蒙受弑君的罪名了。”
【评析】
从历代帝王的谥号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般谥号中带有“文”、“武”的都是比较英明的君主,而谥号中有“灵”、“厉”之类的则表明其为昏君、暴君。晋灵公就是这样的一个君主。他于公元前620年到公元前607年在位期间,横征暴敛、滥杀无辜、鱼肉百姓,臣子们对他多次劝谏,他不但不听,还对赵盾这样的忠臣一次次谋杀,痛下毒手。可见晋灵公是个多么昏庸残暴的君王。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中,无论所谓的“君王”多么残暴、少德,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会株连九族。面对制度的痼疾,让人切齿痛恨。但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庸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家族的灭亡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他们面对残暴和死亡敢于挺身而出,他们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正是这样的勇士、义士的存在,推动了制度的变革,历史的前进。
上一篇:左传全集《晏婴叔向论晋季世》原文赏析与注解
下一篇:左传全集《秦晋韩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