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虺之诰第二
仲虺之诰第二
【原文】
汤归自夏,至于大垌,仲虺[18]作诰。
成汤放[19]桀于南巢[20],惟[21]有惭德[22]。曰:“予恐来世以台[23]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24]。有夏昏德,民坠涂炭[25],天乃锡王勇智[26],表正万邦[27],缵禹旧服[28],兹率[29]厥典,奉若天命[30]。
【注释】
[18]仲虺(huī):又叫莱朱,是商汤时期的着名大臣。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
[19]成汤:即汤王,由于他用武力讨伐夏桀获得成功,因此叫成汤。汤是名字,成是谥号。放:驱逐、流放。
[20]南巢:地名。
[21]惟:思考。
[22]德:通“得”。取得、获得。
[23]台(yí):我。
[24]乂(yí):治理,安定。
[25]民坠涂炭:人民陷入涂泥炭火之中。坠,陷入。涂炭:比喻为污浊、令人痛苦的地方。
[26]锡:通“赐”,赐予。
[27]表:延伸为表记之意。
[28]缵:继承。服:从事、致力。
[29]率:遵循。
[30]奉若:奉顺。
【译文】
商汤自夏都率师归来,到达大垌这个地方。仲虺奉命作浩晓晓谕诸侯。
成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这个地方,思考自己的作为便惭愧自己的所得。说:“我恐怕后代把我的行为当作话柄。”仲虺于是作诰,说:“呜呼!思考那上天生育的这些人民都有七情六欲,没有君主就会混乱,只有天生聪明的人时常能治理。那夏桀昏乱得到报应,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上天于是赐给大王勇气与智慧,用标志端正万邦,继承大禹所继承的,遵循大禹的典籍常规,把这些尊奉为天的命令。
【原文】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31],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32],式商受命[33],用爽厥师[34]。简贤附势[35],实繁有徒[36]。肇我邦于有夏[37],若苗之有莠[38],若粟之有秕[39]。小大战战[40],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41],言足听闻。“惟王不迩声色[42],不殖货利[43]。德懋懋官[44],功懋懋赏。用人惟已,改过不吝[45]。克宽克仁[46],彰信兆民[47]。“乃葛伯仇饷[48],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49],南征北狄怨[50],曰:“奚独后予[51]?”攸徂之民[52],室家相庆,曰:“徯予后[53],后来其苏[54]。”民之待商,厥惟旧哉[55]!
【注释】
[31]矫:假托、诈称。诬:欺骗。
[32]臧(zàng):好的、美好的、善良的。
[33]式:使用。
[34]爽:明白、明智。
[35]简:怠慢、倨傲。附:依傍、依附。
[36]繁:众多。徒: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37]肇:开始、最初。邦于有夏:建国于夏世。邦,建邦、建国。
[38]莠: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样子很像谷子。这里用为野草之意。
[39]秕(bǐ):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40]战:恐惧,害怕。
[41]矧(shen):况且。德:品德、品行。
[42]迩:近。
[43]殖:经营,从事买卖活动。
[44]德懋懋官:德盛的用官职勉励他。懋(mào):盛美,勉励。
[45]吝:悔恨,遗憾。
[46]克:能。
[47]彰:显明,显着。
[48]乃葛伯仇饷:乃,从前。葛伯,葛国的君主。饷,馈送食物。有人送食物给耕田的人,葛伯夺其食物,又杀了这人。葛伯以饷田的人为仇,所以叫葛伯仇饷。葛:古国名。夏末商初时的一个国家。仇:仇恨。
[49]饷:招待,供给或提供吃喝的东西。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50]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51]奚:何,为什么。
[52]攸:这里用为助词,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之意。
[53]徂:前往。徯:等待。
[54]苏:为更生。
[55]旧:通“久”,长久。
【译文】
“夏桀王有罪,假托天命,欺瞒上天,来对老百姓发布命令。上天使用了不善良的夏桀,从而使商接受了上天命令,使我们的军队明白。简慢贤能依附势力,这种人确实有许多同党。从我们在夏朝立国开始,他们就把我们商看成是禾苗里的杂草,谷粒中的空壳。我们商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害怕,没有哪一个人不担心无罪而招来横祸。况且我们商的美德善言,能够动人听闻。“大王您不亲近歌舞女色,不聚敛金钱财物。勉力品德之人用官位来勉励,勉力功绩之人用奖赏来勉励。任用别人就像任用自己一样深信不疑,改正过错后就无遗憾。能够宽厚能够仁爱,对亿万人民明确地显示了诚信。“葛伯与为种田人送饭者为仇。您的征讨从葛国开始。您向东征讨,西边的夷族人便埋怨;向南征讨,北方的狄族人便埋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面呢?’老百姓盼望您前去,都举家欢庆,说:等待我们的国君吧,君王来了我们就重获新生了。人民拥戴商汤,已经很长久了。”
【原文】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56],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57],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58]。王懋昭大德,建于中民,以义制事[59],以礼制心[60],垂裕后昆[61]。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62],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63],覆昏暴[64]。钦崇天道[65],永保天命。”
【注释】
[56]遂:推荐或举荐之意。
[57]推亡固存:推求灭亡之道,以巩固自己的生存。《蔡传》:“推亡者,兼攻取侮也;固存者,佑辅显遂也。推彼之所以亡,固我之所以存,邦国乃其昌矣。”
[58]九族:指亲属,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称九族。
[59]义:这里用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之意。制:控制,制服。
[60]礼: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61]垂:留传。昆:子孙后代。
[62]裕:充足,丰富。
[63]殖:立,树立。
[64]覆:倾覆。
[65]钦:敬佩、恭敬。
【译文】
“帮助贤能辅佐有德,显示忠诚举荐善良,兼并弱小攻击昏昧,夺取动乱之国侮辱亡国君主,推翻亡国之君巩固可存之主,邦国就会昌盛。德行日日更新,天下万邦都在胸怀;内心骄傲自满,亲戚也会背离。君主勉励于大的德行,在百姓中建立起品德,以最佳行为方式来控制事物,以社会行为规范来控制人心,留传给后代子孙。我听说:‘能够自己找到老师的人可以称王,说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谦虚好问的人就会越来越丰富,自以为是的人就会越来越渺小。’呜呼!要警惕亡国的教训,就要从开始做起。树立起社会行为规范,颠覆昏暴的君主。恭敬崇尚天的道路,才能永远保有子孙的帝称。”
【解析】
我们要知道,商汤伐夏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暴力革命形式完成的改朝换代。那么,作为事件的主角,自己以臣犯上,最后还流放了天子,即使自己以贤德自居,但最终难免给后世落个话柄。因此上,从三朡回亳的路上,商汤一直有点闷闷不乐。仲虺看出了商汤的心思,他过来跟商汤说了一段话,这就是尚书上着名的《仲虺之诰》。
《仲虺之诰》之所以成为《尚书·商书》名篇,主要是解决了咱们老祖宗心中的最基本问题——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看一看仲虺的个人情况。仲虺姓任,据说出生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古时形容雷鸣声为“虺虺”,同时“虺”也是蛇的代称,于是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虺”。
仲虺长大后显示出非凡的治国才能,把薛国治理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时夏桀荒淫无道,“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老百姓民不聊生。仲虺果断归附了商汤,被商汤拜为左相,和右相伊尹一起成为辅佐商汤灭夏的左膀右臂。
国人崇尚仁义礼智信,反对暴力嬗代。从尧舜禹以来,都是帮助别邦兴旺发达从而使该邦成为自己的附属邦国,都很少使用武力。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征服人的形体不如征服人的心。于是仲虺从三方面阐述了商汤革命的合理性:
一、讨伐夏桀是按照老天爷的意思干的,是为了拯救老百姓。这就是所谓的“顺乎天”!仲虺说:“上天生养人民,人人都有情欲,没有君主,人民就会乱,因此上天又生出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桀行为昏乱,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上天于是赋予勇敢和智慧给大王,使您做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长久的事业。您现在要遵循大禹的常法,顺从上天的大命!夏王桀有罪,假托上天的意旨,在下施行他的教命。上天因此认为他不善,要我商家承受天命,使我们教导他的百姓”。意思是说,“天子”是由老天爷指定来治理老百姓的,老天爷不会错,他指定的“天子”一定是又聪明,又勇敢。夏桀行为昏乱,违背了老天爷要他治理好百姓的初衷,因此要你替代他做天子。仲虺是当时有名的大巫师,他的话代表上天的旨意,有很强的鼓动性。
二、称赞商汤品德高尚,这就是所谓的“应乎人”!仲虺说:“大王不近声色,不聚货财;德高望重的人任用他,功高盖世的人奖励他,能用贤人之谏言,能够知错就改;能宽能仁,昭信于万民。”得民心者得天下,两相对比,谁最有资格当天子不言而喻。
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大禹王创立的合理制度,而夏桀恰恰是破坏了他的祖上的制度。仲虺巧妙的“对事不对人”,给革命找到了第三个合理的理由。他不厌其烦地解释商汤革命是为了“继承大禹长久的事业,遵循大禹的常法”,革命后只要我们“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就会怀念”,既然已经“革命”了,关键就是以后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失江山。仲虺劝勉商汤要“努力显扬大德,对人民建立中道,用义裁决事务,用礼制约思想,把宽裕之道传给后人”,要“佑助贤德的诸侯,显扬忠良的诸侯;兼并懦弱的,讨伐昏暗的,夺取荒乱的,轻慢走向灭亡的”,这样才能建立起富强的国家。
上一篇:尚书《仲丁第二十一》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尚书《伊训第四》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