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奭第十八
君奭第十八
【原文】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1066],殷既坠厥命[1067],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1068]。若天棐忱[1069],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1070]:‘时我[1071],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1072],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1073];罔尤违[1074],惟人。在我后嗣子孙[1075],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1076],不知天命不易[1077],天难谌[1078],乃其坠命[1079],弗克经历[1080]。嗣前人,恭明德,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1081],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1082]。又曰[1083]:‘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1084],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1085]。”
【注释】
[1066]奭(shì):召公的名字,姓姬名奭。吊:善。不善于天,指纣王。
[1067]坠:丧失。
[1068]基:开始。孚:通“保”,抚育。
[1069]若:顺。棐忱:棐,辅佐。忱,诚信。谓以诚信者为辅助。
[1070]君:指召公。
[1071]时:通“恃”,依靠。我:我们。
[1072]宁:安于。
[1073]越:和。
[1074]尤:过失。违:违误。
[1075]在:考察。
[1076]遏:止,抑止。佚:失,消失。光:光美,光辉。
[1077]不易:不容易。
[1078]谌(chén):信。
[1079]其:将要。
[1080]经历:长久。
[1081]旦:周公名。有正:有所改正。
[1082]迪:语首助词。施:延。冲子:童子,指后辈。
[1083]又曰:召公又说。
[1084]道:《汉石经》写作“迪”,语助词。宁王:文王。
[1085]庸释:舍弃。
【译文】
召公做了太保,周公做了太师,一起辅佐成王。召公觉得周公专权,不高兴,于是周公作《君奭》,向他阐明自己的想法。周公这样说:“君奭!商纣王不敬重上天,给殷国降下了大祸,殷国已经丧失了福命,我们周国已经接受了。我不敢认为王业开始的时候,会长期保持休美。顺从上天,任用诚信的人为辅佐,我也不敢认为王业的结局会出现不吉祥。“啊!您曾经说过:‘依靠我们自己,我们不敢安然享受上帝赐给的福命,不去永远顾念上天的威严和我们的人民;没有过错和违失,只在人。如果我们后代子孙,不能够恭敬上天,顺从下民,把前人的光辉限制在我们国家之内,不知道天命难得,不懂得上帝难信,这就会失去天命,不能长久。继承前人,奉行明德,就在今天。’您的看法,我小子姬旦不能有什么改正,我想把前人的光辉传给我们的后代。您还说过:‘上天不可信赖。’我只想把文王的美德加以推广,上天将不会废弃文王所接受的福命。”
【原文】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1086],格于皇天[1087]。在太甲[1088],时则有若保衡[1089]。在太戊[1090],时则有若伊陟、臣扈[1091],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1092]。在祖乙[1093],时则有若巫贤[1094]。在武丁[1095],时则有若甘盘[1096]。率惟兹有陈[1097],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1098],多历年所[1099]。天惟纯佑命[1100],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1101],小臣屏侯甸[1102],矧咸奔走[1103]。惟兹惟德称[1104],用乂厥辟[1105],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1106]。”公曰:“君奭!天寿平格[1107],保乂有殷,有殷嗣[1108],天灭威[1109]。今汝永念,则有固命[1110],厥乱明我新造邦[1111]。”
【注释】
[1086]时:当时。若:此,这个。伊尹:成汤的大臣。
[1087]格:《史记·燕世家》写作“假”。假,嘉许。
[1088]太甲:成汤的孙。
[1089]保衡:伊尹。伊尹名衡,任太保之官,所以叫保衡。
[1090]太戊:太甲的孙。
[1091]伊陟(zhì)、臣扈:都是太戊的贤臣。
[1092]巫咸:太戊的大臣。乂:治理。
[1093]祖乙:名滕,殷的第七世贤王。
[1094]巫贤:祖乙的贤臣。
[1095]武丁:殷高宗。
[1096]甘盘:武丁的贤臣。
[1097]率:语首助词。有陈:有道,有道之臣。
[1098]殷礼陟配天:谓殷人之礼因配天而称帝。
[1099]所:时机。
[1100]纯佑:良佐,贤臣。命:教导。
[1101]实:本当置于“罔不”的前面,为了强调,所以提前了。百姓:指异姓官员。王人:指同姓官员。恤:谨慎。
[1102]屏:《三体石经》写作“并”。侯甸:侯服、甸服的官员。
[1103]矧:也。奔走:指教劳。
[1104]惟德称:惟,以。称,举。谓以德被举出来。
[1105]乂:通艾,辅助。辟:君王。
[1106]一人:指国君。孚:信。
[1107]寿:使。。长寿。平格:平康,中正和平。
[1108]有殷嗣:殷王世世继承下来。
[1109]天灭威:灭,断绝,威,罚。谓上天断绝了惩罚。
[1110]固命:定命。
[1111]厥:语首助词。乱:治理。明:光大。
【译文】
周公说:“君奭!我听说从前成汤既已接受天命,当时就有这个伊尹得到上天的嘉许。在太甲,当时就有这个保衡。在太戊,当时就有这个伊陟和臣扈,得到上天的嘉许,又有巫咸治理王国。在祖乙,当时就有这个巫贤。在武丁,当时就有这个甘盘。这些有道的人,安定治理殷国,所以殷人的制度,君王死后,他们的神灵都配天称帝,经历了许多年代。上天用贤良教导下民,于是,殷商异姓和同姓的官员们,确实没有人不保持美德,知道谨慎,君王的小臣和诸侯的官员,也都奔走效劳。这些官员是依据美德而被推举出来,辅助他们的君王,所以君王对四方施政,如同卜筮一样,没有人不相信。”周公说:“君奭!上天赐给中正和平的官员,安治殷国,于是殷王世世传承着,上天也不降给惩罚。现在您深长地考虑这些,就表示我们周邦顺应了天命,将治好我们这个新建立的国家。”
【原文】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1112],其集大命于厥躬[1113]?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1114];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天,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1115]。又曰[1116]:无能往来[1117],兹迪彝教[1118],文王蔑德降于国人[1119]。亦惟纯佑秉德[1120],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1121],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1122]。后暨武王诞将天威[1123],咸刘厥敌[1124]。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1125],丕单称德[1126]。“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1127]。小子同未在位[1128],诞无我责收[1129],罔勖不及[1130]。耉造德不降我则[1131],鸣鸟不闻[1132],矧曰其有能格[1133]?”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1134]!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1135]。”
【注释】
[1112]割:通“曷”。为什么。申:重复。劝:劝勉。
[1113]集:下,降下。
[1114]惟:以。尚:尊重。修和:治理和协。有夏:中国。
[1115]若:此。这些。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都是文王时的贤臣。
[1116]又曰:有曰,有人说。
[1117]往来:奔走出力。
[1118]兹:通“孜”,勉力。曾运乾说。彝:常。
[1119]蔑:无。
[1120]惟:以。
[1121]时:是,这些人。昭:通“诏”,帮助。迪见:盛大。胃:马融本写作“勖”,勉力。
[1122]四人:武王时,虢叔等皆死,余四人。迪:通“犹”,还。有禄:活着。古代称死为无禄,生为有禄。
[1123]暨:与,和。诞:大。将:奉行。
[1124]咸:遍。刘:杀。
[1125]冒:通“勖”,勉力。
[1126]丕:大。单:尽。称:称赞。
[1127]其济:谋求渡过。其,通“基”,谋。济,渡水。
[1128]小子:周公谦称。同未:恫昧,无知。
[1129]诞:语首助词。收:通纠,纠正。
[1130]不及:不够。
[1131]耉造德:老成有德,指召公。造,成。则:法则。
[1132]鸣鸟:指凤凰。
[1133]矧:何况。格:升,提升,嘉许。
[1134]肆:今。监:看。
[1135]告:请,请求。猷裕:教导。以:使。
【译文】
周公说:“君奭!过去上帝为什么一再嘉勉文王的品德,降下大命在他身上呢?因为文王重视能够治理、和谐我们中国的人,也因为有这个虢叔,有这个闳夭,有这个散宜生,有这个泰颠,有这个南宫括。“有人说:没有这些贤臣奔走效劳,努力施行常教,文王也就没有恩德降给国人了。也因为这些贤臣保持美德,了解上天的威严,因为这些人辅助文王特别努力,被上帝知道了,因此,文王才承受了殷国的大命啊。“武王的时候,文王的贤臣只有四人还活着。后来,他们和武王奉行上天的惩罚,完全消灭了他们的敌人。也因为这四人辅助武王很努力,于是天下普遍赞美武王的恩德。“现在我小子姬旦好像游于大河,我和你奭一起前往谋求渡过。我知识不广,却身居大位,你不督责、纠正我,就没有人勉力指出我的不足了。您这年高有德的人不指示治国的法则,连凤凰的鸣声都会听不到,怎么又能得到上天的嘉许呢?”周公说:“啊!您现在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接受的大命,有无限的喜庆,也有无穷的艰难。现在请求您,不要急于责备我,不要使后人迷惑呀!”
【原文】
公曰:“前人敷乃心[1136],乃悉命汝[1137],作汝民极[1138]。曰:‘汝明勖偶王[1139],在亶乘兹大命[1140],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1141]!’”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1142]。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1143],肆念我天威[1144]。予不允惟若兹诰[1145],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1146]?’言曰[1147]:‘在时二人。’天休兹至[1148],惟时二人弗戡[1149]。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1150],在让后人于丕时[1151]。呜呼!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1152]?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1153],海隅出日,罔不率俾[1154]。”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1155],予惟用闵于天越民[1156]。”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1157],惟其终。祗若兹[1158],往敬用治[1159]!”
【注释】
[1136]前人:指武王。敷:布,表明。乃:其。
[1137]悉:详尽。
[1138]极:标准,表率。
[1139]明勖:都是努力的意思。偶:通“耦”,辅助。
[1140]亶:诚心。乘:承受。
[1141]惟:思。恤:忧患。
[1142]允:信任。保:太保,召公担任太保的官。
[1143]以:与。否(pǐ):困穷,苦难。
[1144]肆:长。威:罚。
[1145]允:语助词。惟:只。
[1146]襄:除。合:合志。
[1147]言曰:周公代召公答复。
[1148]兹:通“滋”,益,更加。
[1149]戡:胜,胜任。
[1150]明:显,显用,选拔。
[1151]在:终。让:通“襄”,帮助。时:承受。
[1152]笃:信。棐:不是。式:语助词。
[1153]我:我辈。咸:共同。于:乎。冒:勉力。
[1154]海隅:海边。海边出口,指荒远的地方。俾:顺从。
[1155]惠:通“惟”惟胡。
[1156]闵:忧虑。越:与,和。
[1157]德:行为。能:善。
[1158]若:善。兹:此。指完成文王功业。
[1159]往:勤劳。用:以。
【译文】
周公说:“武王表明他的心意,详尽地告诉了您,要做老百姓的表率。武王说:‘您要努力辅助成王,在于诚心承受这个大命,考虑继承文王的功德,这会有无穷的忧患啊!’”周公说:“君奭!请求您,我所深信的太保奭。希望您能警惕地和我一起看到殷国丧亡的大祸,长久使我们不忘上天的惩罚。我如非挚诚,还会以此相告吗?,我只想说:‘除了我们二人,您有志同道合的人吗?’您会说:‘在于我们这两个人。’上天赐予的休美越来越多,仅仅是我们两人不能胜任了。希望您能够敬重贤德,提拔杰出的人才,终归帮助我们后人去承受它。“啊!真的不是这两个人,我们还能达到今天的休美境地吗?我们共同来成就文王的功业吧!不懈怠地加倍努力,要使那海边日出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我们。”周公说:“君奭啊!我不这样多多劝告了,我们要忧虑天命和民心。”周公说:“啊!君奭!您知道老百姓的行为,开始时没有不好好干的,要看他的末尾。我们要搞好这件大事业,要勤劳恭敬地去治理啊!”
【解析】
“君奭”,就是召公。“奭”是召公的名字,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君”字,算是敬称。《君奭》记载了周公面向召公的“一席谈”。由于文中只有周公所言,没有召公的回答或回应,这就意味着,《君奭》既可能是周公直接面对召公的谈话记录,但也可能是周公写给召公的一篇书信。
概括起来,周公向召公讲了以下意思:第一,周王朝虽然已经取代了商王朝,但是,我们不能以天命自居。第二,我们的子孙后辈,如果不敬畏上天、不爱惜民众,就可能痛失祖先打下来的基业。第三,现在我只想把文王的事业传递下去。第四,必须看到,商汤是在伊尹的协助下完成了天命;太甲是在保衡的协助下完成了天命;太戊是在伊陟、臣扈的协助下完成了天命;祖乙是在巫贤的协助下完成了天命;武丁是在甘盘的协助下完成了天命。可见,商王朝的长治久安,与这些大臣的辅佐是分不开的,这些大臣们也都因此而名垂青史。第五,上帝为什么把天命托付给文王呢?其原因,既在于文王自身的德性出众,也是因为有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等一批贤臣在辅佐文王;如果没有这些贤臣,文王之德无法泽被天下。第六,现在我肩负重任,迫切地需要你的帮助;只有我们两人相互支持,才能完成文王未竟的事业。
可以看出,周公的意图很明确,希望召公协助自己来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首先,周公需要召公的协助,说明他的处境比较艰难。在谈话中,周公已经坦言这一点。武王去世之后,年轻的成王不足以担当大任,周公开始了自己的摄政生涯。不过,在作为摄政者的周公面前,可谓危机四伏:一方面,商王朝的残余势力尚未彻底剪除,他们聚集在东部故地,一直在寻找反扑的机会。另一方面,蔡叔、管叔等本家宗室兄弟,对于周公主持的政权心怀不满,试图叛乱。此外,还有很多地方诸侯,对于周王室尚无归顺、臣服之意。这几个方面的矛盾相互勾连,错综复杂,加剧了政局的动荡与不安。这就是周公所面对的政治危机。要处理好这个危机,就需要一个可靠的政治助手。
然而,宗室内部年轻一代已经习惯于坐享其成,已经堕落成纨绔子弟。看来看去,只有召公堪当大任。周公相信,通过联合召公,可以达到多个方面的积极效果:可以加强执政的合法性,因为召公也是元老重臣,元老重臣的支持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请召公主持旧都镐京的政务,自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东部平叛的工作中去;自己虽然身在前方,但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才可以续写“圣君贤相”的新篇章。
周公刻意描绘这种“圣君贤臣”的美好图景,当然包含了一个现实的、功利的目标,那就是吸引、动员召公加入到这个贤臣的行列中,为姬周王室立下盖世功勋。周公试图让召公相信,成为这样的贤臣,将是召公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由此可见,周公为了获得召公的支持,确实是费尽了苦心。不过,他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确实赢得了召公的支持。
本文虽然没有记载召公的回应,但是,召公显然是答应了周公的要求,并在旧都镐京为周公当了数年的后援,协助周公解决了当时的政治危机,并成就了周公的一世英名,可见,周公对召公的劝说还是相当有效的。另一方面,周公也由此提炼出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那就是“圣君贤臣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圣君只有一人,贤臣可以有数人;贤臣协助圣君承担天命。数千年来,美好政治的憧憬全系于此。换言之,周公总结出来的政治规律,在相当程度上支配了数千年来中国人对于美好政治的想象。
上一篇:尚书《吕刑第二十九》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尚书《君牙第二十七》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