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中第六
太甲中第六
【原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154],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155];后非民,罔以辟四方[156]。皇天眷佑有商[157],俾嗣王克终厥德[158],实万世无疆之休。”王拜手稽首[159],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160]。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161]。天作孽[162],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63]。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164],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注释】
[154]冕服:古代王侯卿大夫的礼帽礼服。冕,王冠礼帽。
[155]胥匡:胥,相。匡,正救助。
[156]辟四方:辟,君。用作动词,治理的意思。
[157]眷佑:眷,顾念。佑,帮助。
[158]克终:克,能。终,成就。
[159]拜手稽首:古代最敬的跪拜礼。拜手,跪拜而头俯至手。稽首,跪拜而头俯至地。
[160]厎:至,致,导致。类:善。
[161]速,召。戾,罪。速戾,召来罪咎。
[162]孽:灾祸。
[163]逭(huàn):逃跑。
[164]克:能。“克”下省略“图”字,探下文而省。
【译文】
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太甲回到亳都。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嗣王拜跪叩头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节,因此给自身招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没有保持渔的节操;还望依靠您的匡教的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原文】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165],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166],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167],乃曰[168]:“徯我后[169],后来无罚。”王懋乃德[170],视乃厥祖[171],无时豫怠[172]。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173]。”
【注释】
[165]允德:允,诚信。允德,诚信之德。
[166]子惠:子,通慈。惠,爱。子惠,即慈爱。
[167]并其有邦:并,连。有,通友。有邦,即友邦。
[168]乃:如此,这样。
[169]徯(xī):等待。
[170]懋(mào):勉力。
[171]视乃烈祖:视,效法。烈祖:有功之祖,指成汤。烈,原也作厥。
[172]无时豫怠:无,不要。时,顷刻。豫,安乐。即不可顷刻而安乐怠惰也。
[173]斁(dù):巳,止。
【译文】
伊尹跪拜叩头,说:“修治自身,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大王要勉力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解析】
经过三年的面壁思过,太甲皤然醒悟,于是伊尹捧着帝王的礼帽、礼服迎接太甲回到国都。本篇可以看作是伊尹对太甲的欢迎辞,也可以看作是辅相对帝王角色的一个总结:人民需要领导来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领导也需要人民来开拓四方。
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见面时,太甲和伊尹互相行下跪礼。臣子给嗣王行下跪礼,这个好理解;嗣王给臣子行下跪礼,这在当时是否合乎礼法?同一时期是否有类似的事例可以援引?因为,我们后人对《尚书》证实或证伪工作其实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所以不妨从这一点入手加以考证,以增加证实或证伪的证据。
上一篇:尚书《太甲下第七》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尚书《尧典第一》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