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之忍第六十二
乞之忍第六十二
箪食豆羹,不得则死,乞人不屑,恶其蹴尔。
晚菘早韭,赤米白盐,取足而已,安贫养恬。
巧于钻刺,郭尖李锥,有道之士,耻而不为。
古之君子,有平生不肯道一乞字者;后之君子,诈贫匿富以乞为利者矣。故《陆鲁望之歌》曰:“人间所谓好男子,我见妇人留须眉。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噫,可不忍欤!
【译文】
孟子曾说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则死。但是,如果是踢着将这些食物送给人,那么即使是乞丐也不屑于吃。
南朝宋人周颙隐居钟山,认为秋末的白菜,初春的韭菜,红米白盐,绿葵紫蓼,这些食物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不至于挨饿受苦了。能够做到安贫乐道,超脱名利,就可以使内心恬静如水,泰然处之,而不会去向别人乞讨了。
北魏郭景尚善于给当权者拍马屁,因此得到提拔,人称“郭尖”;北魏李世哲善于给当权者行贿,因此做了高官,人称“李锥”。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像他们一样投机钻营、摇尾乞怜的,正直之士都以此为耻。
古代的君子,一生都坚持气节,从不向人乞讨,他们甚至连“乞”字都不肯说出口;而后来的所谓君子,以生活清贫为借口,隐匿财富,实际是奴颜婢膝地向人乞求更大的名利。所以《陆鲁望之歌》这样唱道:“世上哪有什么好男子,他们只不过是些留着胡须的妇人。这种人奴颜婢膝向人乞讨,其实是真正的乞丐,可他们却反而指责正直的人是狂痴。”啊!向人乞求食物已令人不齿,更何况奴颜婢膝地向人乞求名利?在名利面前,千万要忍住乞求之心啊!
【评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过分祈求别人的施舍。如果贪得无厌,无休止的祈求别人的给予,就将毁灭自己的一切高尚品德。作为国君,如果太贪求,那么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作为一个官员,如果祈求不止,那么他的政治前途也将要丧失;作为一个商人,如果贪心十足,那么他在商战中很快就会败下阵来。人由于乞求不止,往往只见利而不见害,结果是利也没得到,害反而先来临了。所以为了更好地生存立足,怎么能够不忍住那乞求的心呢?
典例阐幽 忍住乞讨之心懂得自尊
乞求名利是众恶之本。人一旦乞求过分,就会方寸皆乱,计算谋虑一乱,欲望就更加多,贪欲多,心术就不正,就会被贪欲所困,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导致将事做坏、做绝,大祸也就临头了。
历代都有不少清官,他们深知个人乞求过多会毁掉一切,所以不贪图钱财,只真心为民办事,受到百姓的好评。
东汉时,有一个叫羊续的人到南阳郡做太守。
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老家,这个地方北靠河南省的熊耳山,南临湖北省的汉水,土地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农业生产和工商经济都比较发达。由于生活安定富裕,这里郡、县等各级政府机构中请客送礼、讲排场、比吃喝之风颇盛。
羊续到任后,对这种不良风气十分不满。但是,他知道要纠正一郡之风,得先从郡衙和郡守做起。于是,他下定了决心。
一天,郡里的郡丞提着一条又大又鲜的鲤鱼来看望羊续。他向羊续解释说,这条鱼并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向别人要来的,而是自己在休息的时候从白河里打捞上来的。接着他又向羊续介绍南阳的风土人情,极力夸赞白河鲤鱼的鲜美可口。他又表白说,这条鱼绝非送礼,而是出于同僚之情,让新到南阳的人尝尝鲜,增加对南阳的感情。羊续再三表示自己心领了,但是鱼不能收。那郡丞无论如何不肯再把鱼提回去,他说,要是太守一定不肯收,就是不愿意同他共事了。羊续感到盛情难却,只好把鱼收下。郡丞放下鱼,欢天喜地地告辞了。郡丞走了以后,羊续提起那条鱼想了一会儿,就让家里人用一条麻绳把鱼拴好,挂在自己的房檐下边。
过了几天,郡丞又来家里看望羊续,手里提着一条比上次更大的鲤鱼。羊续很不高兴,他对郡丞说:“你在南阳郡是除了太守以外地位最高的长官了,你怎么好带头送礼给我呢?”郡丞听了,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刚想再说几句什么,羊续已经让人从房檐下取下上次那条鱼,并对郡丞说:“你看,上次的鱼还在这里,要不你就一块拿回去吧!”郡丞一看,上次那条鱼已经风干得硬邦邦了,一下子脸红到脖子根,很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太守的家。从此,南阳府上下再也没有人敢给羊太守送礼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南阳的百姓非常高兴,纷纷赞扬新来的太守。有人还给羊续起了一个“悬鱼太守”的雅号。
在上面的故事中,羊续因清正廉洁、防微杜渐而得到百姓的拥戴,其正误得失一见即明。但问题主要不在于是否懂得这个道理,而在于到了关键时刻能否把持住自己那颗乞求的心。
上一篇:忍学《九十二 王龙舒劝诫》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忍学《争之忍第三十八》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