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释盗遗布
二十四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译文】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一天,有个小偷趴在他家房梁上准备行窃,陈寔看见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受欢迎的人,并非本性就不好,而是习惯造成的,房梁上的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房梁上的小偷听到后,主动跳了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您的相貌上看,不像坏人,您之所以走到这步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陈寔送给他两匹布,并且叫他一定要改过自新。此后,这个人再没有行窃。
【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小孩学习走路的时候,他总会不断地摔跤,而父母总是会鼓励他再来一次。事实上,他自己也会很勇敢地爬起来继续学走路,哪怕紧接着又是一次摔跤。可是当孩子成长为大人,开始步入社会之后,身边的人就会变得严苛起来,往往不会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自己也会失去重新来过的勇气,结果就是错过一次就无法翻身。
陈寔发现房梁上有小偷的时候,并没有大喊捉贼,而是故意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使得小偷羞愧难当,主动认错。但是当他发现这个小偷本来并非坏人,只是由于贫穷才不得不出来偷盗时,不仅没有惩罚小偷,还送给了小偷两匹布。如果他只做到这一步的话,那么他还算不上是一个行为举止妥当的人。他的行为之所以被人认可,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还教育了那个小偷,让他改过自新,从而挽救了一个处于犯罪边缘的人。
拥有一颗爱心,给予对方帮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施与财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谨慎行事,因为仅仅施与财物往往不能使对方在个人命运上有根本的转机。这就是所谓的“输血”和“造血”的比喻。尽可能使对方在思想上成熟起来,具备养活自己的技能,将单纯的“输血”变为对方自己“造血”,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懂得“输血”和“造血”的利害关系,随便施与人财物的人还是很多的。把自己的财物施与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将会出现“钱生钱”的情况,最终,1分钱的投入带来了100元甚至更多的产出;把自己的财物施与那些没有雄心壮志,只是苟活于世之徒,则是白白浪费了这些钱财,因为那些人只是用所得财物维持了自己的生命,但没有为社会带来一丝一毫的效益。
典例阐幽 臧武仲以理服人巧进谏
臧武仲在鲁国担任司寇,负责国家的经济和狱讼事务。他为人正直,能言善辩,鲁国国王季武子对他颇为器重。
邾国有一个名叫庶其的人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带着一批人马前来投奔鲁国。他顺便把漆和与闾丘两座城邑偷窃过来献给鲁国国王。季武子见庶其归顺了自己,还为自己扩大了疆土,因而礼遇庶其。一时间,这件事情成了鲁国内外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都在议论纷纷。
臧武仲认为国王这样做影响很不好。窃国者也是偷,季武子非但不惩处这些盗贼,反而姑息养奸,把他们奉为座上宾,那人们岂不认为偷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久,盗贼果然就在鲁国大行其道。夜半时分上房揭瓦,破门而入,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抢钱掠财,十分猖狂,一时间民怨沸腾。
季武子听说国家现在治安混乱,于是找到臧武仲,质问他:“现在盗贼无法无天,我都有所耳闻。难道你这个负责治安的还不知晓吗?你为什么不管不问?”
臧武仲回答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没有办法禁止!”季武子厉声说:“我养着大批的军队和官吏,不分昼夜地监探。你反而说盗不能治!那些军队和官吏有什么用!你有什么用!你连个盗贼都治不了,还谈什么才能,你还不如回家算了!”
臧武仲不紧不慢地说:“养兵是另一回事。我虽然没有才能,但我知道国家仅凭借山河之险是不会昌盛的,最主要的是要以德治国!”
上一篇:忍学《二十六 射牛无怪》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忍学《五 尿寒灰》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