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俾之自新
六十 俾之自新
杜正献公衍尝曰:“今之在上者,多擿发下位小节,是诚不恕也。衍知兖州时,州县官有累重而素贫者,以公租所得均给之。公租不足,即继以公帑,量其小大,咸使自足。尚有复侵扰者,真贪吏也,于义可责。”又曰:“衍历知州,提转安抚,未尝坏一个官员,其间不职者,即委以事,使之不暇惰;不谨者,谕以祸福,俾之自新。而迁善者甚众,不必绳以法也。”
【译文】
正献公杜衍曾经说过:“现在身为高官的人,经常揭发下属的小过失,这实在是不够宽容。我在担任兖州知州时,州县官员有家中负担重而导致向来都贫穷的,我就用公租所得平均分给他们。如果公租不够的话,那么就用公家的钱财,估量他们所需要的量的大小,都使得他们能够自足。如果还有再来侵扰公家钱财的人,那就真的是贪婪的官吏了,在道义上这种人应该受到指责。”,杜衍还说:“我从担任知州,到被提升为转安抚,从来没有惩罚过任何一个官员,他们当中如果有不称职的,我就让他做些事情,使他没有空闲时间偷懒;如果有不谨慎的,我就用不谨慎可能会引起的祸害来教育他,使他自己醒悟过来。于是变好的人非常多,没必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评析】
故事中,那些因家中负担重而导致向来贫穷的州县官员其实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杜衍这样的上级。杜衍想尽办法、竭其所能地帮助他们,以使他们摆脱艰难困境。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没有遇到像杜衍这样的上级时,又会怎么办呢?君子在贫困的处境中,应该采取隐忍的态度来等待时机。
有时候人们忍耐一时之气,不是因为他们懦弱,而只是因为实力尚不如人,为了保存实力而不得不忍,等到有利时机才一鼓作气地反击。这也是忍耐的一种,是在实力不足时常采取的策略。有很多成就大事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有句话不是叫做“人穷志不短”吗?这其实就是一种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如长期的饥饿会破坏人正常的口腹感觉一样,长期处于贫穷状态也会摧残到人的健康心志。此时,我们不能消极的对待生活,而是不仅要暂时忍受贫困的生活,还要积极主动地创造财富,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典例阐幽 人穷志不短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季礼想把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贵公子去做。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得这么多钱呢。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五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袄也是够呛的,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有些人常常凭自己的浅薄见识去衡量别人,实在未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上一篇:忍学《六 诬金》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忍学《六十一 未尝按黜一吏》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