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之忍第四十五
苦之忍第四十五
浆酒藿肉,肌丰体便。目厌粉黛,耳溺管弦。此乐何极?是有命焉。
生不得志,攻苦食淡;孤臣孽子,卧薪尝胆。
贫贱患难,人情最苦。子卿北海之上牧羝,重耳十九年之羁旅。呼吸生死,命如朝露。
饭牛至晏,襦不蔽骭;牛衣卧疾,泣与妻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饿其体而乏其身。噫,可不忍欤!
【译文】
把酒当作水,把肉当作菜,这些人把自己养得丰盈富态,大腹便便。他们的眼睛看厌了涂脂抹粉的美女,耳朵听腻了歌舞管弦的声音。这难道就是快乐到了极限了吗?只恐怕,这是命运的安排吧。
人在不得志的时候,才能忍受得了粗茶淡饭的苦,刻苦攻读;只有失宠的臣子和庶出的儿子,才能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
贫穷低下,受苦受难,这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事情。西汉苏武被匈奴扣留,在荒无人烟的北海放羊,度过了十几年饮雪水、吃毡毛的非人一样的生活;春秋晋公子重耳受继母陷害,流亡在外19年。他们的生死只存于呼吸之间,其生命就像朝露一样易逝。
卫国的宁戚穿着单衣短褂,喂牛一直喂到半夜,齐桓公赏识他,给他送来衣帽,并给他封了官;西汉的王章,曾在生病时连被子也没有,只好睡在牛衣中与妻子相对流泪,后来,王章官至京兆尹。这大概是上天要交给某个人重任的时候,就必定要先让他忍饥挨饿,受尽各种艰难困苦,以此来使他受到磨炼。唉!苦难是一笔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当处于苦难中时,怎么能不忍受逃避苦难之心呢!
【评析】
艰苦的生活对人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也是培养自己远大理想和浩然正气的途径。其实,事业的成与败很大程度是并不是外部因素决定的,重要的还是你能否忍耐住艰苦,能否有屡遭摧残和打击都不改初衷的意志和决心。
典例阐幽 历经磨难,苦尽甘来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于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俸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上一篇:忍学《苟禄之忍第七十四》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忍学《虐之忍第四十九》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