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王国里的诗意和灵魂
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猎人笔记》的第一篇特写《霍里和卡利内奇》最初发表于俄国《现代人》杂志1847年第一期,后面的绝大部分篇章也都是陆续发表于该杂志。直至1852年,作者将先后刊出的21篇特写汇编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发表的新作《两地主》,以《猎人笔记》为书名,出版了单行本。至1880年,作者又加进了后来创作的三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1872)、《车轱辘响》(1874)、《枯萎了的女人》(1874),共计25篇。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本书精选了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中较有代表性的《霍里和卡利内奇》《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白净草原》《莓泉》《死亡》《乡村歌手》《树林和草原》等七篇文章,在了解《猎人笔记》反对农奴制,批判农奴主的专制、暴虐和虚伪的基本主题的基础上,更多的让我们看到俄罗斯农奴们在压迫之下生活的艰难、辛酸,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莓泉》中的斯乔普什卡作为家仆,连“口粮”都得不到,没人知道他的存在,甚至没人知晓他的过去,村子里没有任何有关他的故事。但他们仍然具有生活的信念、精神的明亮,他们善良、勤劳、诚恳、纯朴并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在《霍里与卡里内奇》这个故事中,屠格涅夫塑造了两个农民形象,一个是霍里,另外一个是卡里内奇,他们同是农奴,但是性格迥异。霍里,“跟苏格拉底一模一样。”他不但关心周围的事情,还关心政治和世界,他虽然是一个农奴,但是表现出惊人的独立性,能驾驭自己的全部生活。而卡里内奇则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农民,非常乐观、非常温和,总是在喉咙里哼着小调。卡里内奇拥有多种才能,他会读书会写字,会唱歌会弹琴,会治病会念止血咒语,特别是他精通一项技术,那就是养蜂技术,虽然是一个农奴,但是他没有半丝半毫的奴颜婢膝的奴才相,反而是活得非常有情调又非常的独立。
而人们心目中理想农民的化身格拉西姆则出现在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木木》中,格拉西姆是“众多的家奴中,最出色的”,身高一米九六,像壮士一样健硕。他不仅把院里的男女仆人都“当作自己人看待”,而且全心地爱着和保护着柔顺、胆怯的女仆塔吉亚娜。塔吉亚娜被女主人遣送到遥远的乡下去以后,他又“全身心地爱着”从河边捡来的垂死的西班牙小狗。他毅然离开女主人时“有如一头勇猛果敢而又生机勃勃的雄狮”似的不屈不挠,他的身上蕴藏了在农民中的不可阻遏的反抗情绪。格拉西姆作为俄国农民阶级的代表,则充分显示了他的蓬勃生机和潜在伟力。
善良、纯朴而又有无限活力的农奴是俄罗斯民族的希望,这希望来自于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俄罗斯田园的滋养,屠格涅夫把它称为“蔚蓝色的王国”,这“蔚蓝色的王国”就出现在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色的王国》里,蔚蓝色的王国是一个梦中的美丽所在。蔚蓝色王国是光明的,充满着青春与活力。在这一片茫无边际的蔚蓝色的大海上,泛着闪闪的金色波光;条纹旗帜下白色的帆迎风鼓起,像天鹅挺起的胸脯,在风中欢快地舞动。蔚蓝色王国就是一群半透明的仙岛。环岛的海滩长满野玫瑰,散发出迷离醉人的香气。一些岛屿下起了玫瑰和着野百合的花瓣之雨,另一些岛屿,鸟儿展开巨大的彩虹色翅膀直冲天际。跟着花儿,跟着鸟儿飞来的还有美妙悦耳的声音……蓝天、碧海、宝岛,还有水晶碧玉、花香鸟语,这就是梦幻王国,比天堂还美丽。这梦幻般的王国就是屠格涅夫笔下的《乡村》,也是《白净草原》《树林和草原》中俄罗斯草原、森林中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这景象不仅美丽,更是激发人们希望的力量所在,在屠格涅夫的眼中,“到了早春时节,一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天气开始转暖,冰雪开始消融了,透过积雪融化的水滴,已经听得到泥土解冻的声音,看得到小草钻破土层的脑袋。”读到这些文字,我们仿佛感受到作者乃至俄罗斯民众要冲破桎梏的力量。这力量鼓舞着人们,“幸福的人也会被春天吸引,被春天诱惑,被春天征服,从而一路向前,去远方……”从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我们沉浸在屠格涅夫笔下的俄罗斯蔚蓝色王国里,我们还应该感受到屠格涅夫对祖国赤诚的爱恋,这爱恋融汇在他对一切人的尊重、平视,他对自我的深刻反省,他对勇敢者的敬畏,他对自然的崇敬,甚至他对神力的膜拜。这里面有他对俄罗斯人民命运的关注,也有他对自己远离祖国的痛苦和无奈的表达。这一切复杂的情感都表现在他的散文诗集里。屠格涅夫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在远离祖国的病榻上写了83篇散文诗表达了他暮年的情怀。《散文诗》是他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汇了他一生创作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既是他人格的写照,又是他艺术的结晶;既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他全部创作的大纲。本书精选其中的一些篇章,让我们从一些片段里去探视屠格涅夫灵魂的丰富和高贵。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即伊万·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并撰写了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回忆录、文学书简等。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如今已成了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我们读屠格涅夫的作品,要读出一个时代的缩影。屠格涅夫的时代是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贵族时期,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重负,也是俄罗斯大国前行的巨大绊脚石。屠格涅夫本人出身于贵族之家,他对自己母亲残酷地对待农奴极为反感,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中鲜明地揭示了时代的病患,分明察觉到地主、管家与农民的尖锐对立,巧妙地揭示贵族地主的野蛮和凶残,把自己真挚的同情倾注在一个个普通农民身上。
我们读屠格涅夫的作品,要读出一种人性。屠格涅夫总是对人的各种生存状态进行深刻观察,对人的精神道德状况进行深刻反省。他写出不同的人的出生、教育、婚恋,他们务农、行商,他们老去,甚至写姿态各异的死。种种境遇,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都以看似平静却内含情感和评价的笔调写出。
屠格涅夫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创作中的语言总是显得那么的简洁、明快、清新、优美,读起来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屠格涅夫极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但他却很少使用拖沓、冗长的修饰语来写,他总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极简洁的文字加以勾勒。日月星辰、天空白云、晨光暮霭、雨露风霜等自然现象以及自然界中的湖光山色、树林原野、香花野草、禽兽虫鱼,在他的神奇画笔下无不显得诗趣盎然,情味无穷。难怪托尔斯泰赞叹他的风景描写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
上一篇:屠格涅夫经典《莓泉》作品赏析|导读
下一篇:屠格涅夫经典《蔚蓝色的王国》作品赏析|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