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周南·关雎
无名氏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4]。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5]。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6]。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7]。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8]。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9]。
【注释】
[1]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鱼鹰。洲:水中的陆地。
[2]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现引申为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匹配。
[3]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努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4]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
[5]思服:思念。服:想。
[6]思服:思念。服:想。
[7]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友:此处用作动词,有亲近之意。
[8]芼(mào):择取,挑选。
[9]钟鼓乐之: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作者】
这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民间诗歌。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四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周南》包括十一篇诗歌: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汉广、汝坟和麟之趾。
【赏析】
《关雎》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和“兴”,这两种手法都是《诗经》中常用的文学表达方式。“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说一件事以引起所要说的事。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中以“兴”为主,但“兴”中带“比”,以雎鸠鸟“比”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起兴,兴中暗“比”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含蓄隽永,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情。第二章八句,写诗歌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及思念之情。第三章八句,写诗歌主人公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热烈场面。在这一章中,主人公经过不懈的追求,终于得到了意中人的爱情,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琴瑟友之”来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着墨不多,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得意的心情和愉快的神态已跃然纸上。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联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同时还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孔子对《关雎》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这正是儒家所肯定的一种艺术风格,所以在选编《诗经》时将其放在《诗经》的第一篇。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有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所以,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虽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上一篇:《古离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国风·周南·桃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