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1]
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2],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3]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4]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5],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6]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7],
斗酒十千恣欢谑[8]。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9]。
五花马[10],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1]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2]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3]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4]会须:正应当。
[5]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6]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7]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8]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恣:纵情任意。谑(xuè):戏。
[9]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10]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作者】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李白幼年时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时“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年(742年),在贺知章的引荐下,李白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时间就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李白曾为永王璘幕僚,因李璘谋反被远谪夜郎。李白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被后世的评论家称为“诗仙”。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赏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将进酒》一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天宝十一年(752),对政治前途失意的李白这时已经离开长安,漫游天下。在嵩山颍阳元丹丘的家中,李白与好友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将进酒》。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然而却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诗一开始就从广袤的空间和转瞬即逝的时间上展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写景起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景是黄河之水滔滔东去,虚景则是“到海不复回”的想象。这种由天倾海的壮观景象被诗人在广袤的空间里极力夸张,水的流逝引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依然由“君不见”起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岁月流逝是何等的迅速,人生苦短的悲哀跃然纸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岁月太无情,人生真苦短,及时行乐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刚才还在说“明镜悲白发”,现在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人生得意”了呢?其实“悲”所体现的是大众的心理,“人生得意”恰是诗人的风骨使然,历经了多少人生挫折的李白早已超脱了大众的“渺小”的“悲”,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高歌人生得意,开怀痛饮,不可辜负这“金樽对月”的美好时光,才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对“人生得意”的承接,只有如此,方见得诗人高歌“人生得意”,何等痛快,何等淋漓。酒逢知己的豪情被诗人发挥到了极致,引出了下文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由“岑夫子,丹丘生”开始,诗人的情绪显得异常激昂。刚才那畅快淋漓的曲调不见了,接踵而来的是急促激越的曲调,失意的人生悲歌终于拉开了序幕。“钟鼓馔玉何足贵”,诗人蔑视权贵,富贵荣华并非诗人的追求,一腔抱负的施展才是诗人的目的。可惜苍天不能遂人愿,当年还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人而今饱尝志向不能实现之痛苦。在现实中这种痛苦时刻困扰着诗人,“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有在最后才能摆脱这样的痛苦,激愤之情终于喷薄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诗人纵观今古,得出了自己的命运感悟,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愤慨和蔑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当年的曹植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借酒消愁,诗人李白在借酒消愁的同时,更进了一步,那就是睥睨现实,傲然挺立。虽然谁都知道“万古愁”不可能消除,但是诗人依然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慷慨高歌。这里面或许有些悲愤,但是悲愤中显示的是诗人无比豪迈、无比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豪情壮志可以横扫一切烦恼与忧愁!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宋人严羽评价李白这首诗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上一篇: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将进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