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翼之
《后汉纪》是我国古代继《前汉纪》之后,又一部断代编年史名著。它记载了自公元23年(更始元年)至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终结为止,共一百九十八年的历史。它仿照《前汉纪》的体例,把这时期的重大事件编写在十一帝纪中,分为:《光武帝纪》八卷、《明帝纪》二卷、《章帝纪》二卷、《和帝纪》二卷、《殇帝纪》一卷、《安帝纪》二卷、《顺帝纪》(冲帝附)二卷、《质帝纪》一卷、《桓帝纪》二卷、《灵帝纪》三卷、《献帝纪》五卷,共三十卷。
作者袁宏(公元328-376年)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捷才,工诗能赋,东晋文学家和史学家。始为豫州刺史谢尚所赏识,引参军事,继为大司马桓温的记室,后经谢安推荐做了东阳(今安徽天长县)太守,可惜只活到四十九岁,就死在任上了。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和《三国名臣颂》等篇。
《后汉纪》是袁宏的主要史学著作,用了八年时间写成的。《后汉纪》和《前汉纪》在形式上很相似,比较起来,它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
第一,荀悦撰写《前汉纪》是奉汉献帝之命进行的,目的是为汉献帝提供一部简明的历史教科书。《后汉纪》的撰写却是为了流传后世。当时流传的东汉史书很多,袁宏读过之后,觉得它们“烦秽杂乱”,很不满意,甚至睡不着觉。于是,立志要撰写出一部简明扼要的东汉编年史留给后代。
第二,《前汉纪》的撰写主要是以班固的《汉书》为底本,加以压缩,重新组织而成。《后汉纪》取材较为广泛,不限于一家。当时流传的东汉史书有刘珍等人的《东观汉记》,谢承的《后仅书》,薛莹的《后汉纪》,司马彪的《续汉书》,刘义庆的《后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忱的《后汉书》,张莹的《后汉南纪》,袁山松的《后汉书》以及张璠的《后汉纪》等。袁宏善于博取各家之长,经过八年努力,才将《后汉纪》撰写成功。所以,用的功力远比《前汉纪》为大。
第三,《后汉纪》和范晔的《后汉书》内容基本相符,但也有同一事记载完全相反,看法也各异的地方。例如,顺帝永和六年正月,东汉征西将军马贤是否战死射姑山一事,《后汉纪·顺帝纪》说:“征西将军马贤讨羌到射姑山迴”。《后汉书》《顺冲质帝纪》和《西羌传》却都说马贤是军败战死射姑山的,《西羌传》还说,和马贤一同战死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又如对于班超的评价,也和《后仅书》,有所不同。东汉史书,大多数都散佚了,流传到现在的,就只有袁、范两书,它们是研究东汉历史的宝贵资料,正因为它们在内容上有大相径庭的地方,更可以起到互相参证的作用。
最后,袁宏的写作态度是很严肃的,他在《后汉纪》序言中列举了他在撰写过程中参考过的史书和资料,象他这样尊重别人,不隐没他人贡献的作法,是很值得称道的。此外,袁宏又是很谦虚的。他对左丘明、司马迁、班固和荀悦都一一称赞,而自称是“宋吏区区注疏而已”,他还说:“今之史书或非古之人心,恐千载之外所诬者多,所以怅快踌躇操笔悢然者也”,态度又是十分的谨慎了。
两《汉纪》因性质、体例相近,内容分量也相当。后世多将二书合刻,清代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即将《前汉纪》和《后汉纪》合刻,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通行的版本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嘉靖年间刊本为好。
上一篇:崔曙庭《后汉书》中国名著简介
下一篇:金其《吴越春秋》中国名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