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曙庭
《宋书》一百卷,梁沈约撰。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生于公元441年(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卒于公元513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年七十三岁。沈约生活在宋、齐、梁三朝。在宋有三十八年,历官至尚书度支郎。在整个南齐为二十四年,历官国子祭酒、征虏将军、吏部尚书等。到梁朝还生活了十一年,因他在齐、梁政权交替之际,以促成萧衍代齐的功劳,封建昌县侯,累迁尚书令、侍中、太子少傅等职。《宋书》是他在齐永明年间写成的,因他在梁朝还生活了一段时间,而且地位更为显达,所以他撰写的这部书,就题梁沈约撰。据《梁书》本传所载,沈约除撰《宋书》百卷外,还著有《晋书》百一十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由此可知,他不仅是一个著述宏富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个文学家。
公元487年(齐武帝永明五年)春,沈约奉齐武帝萧赜的命令,撰写《宋书》,次年二月,便完成了纪传共七十卷书,并上表报告皇帝。三十卷志是以后续撰的,成书时间大概在齐末梁初了。沈氏能在一年的时间之中,完成七十卷书的编撰任务,是有原因的。在刘宋时,先后已有数人从事编写宋史的工作。先是著作郎何承天曾编写《宋书》,纪传止于武帝时,诸志也只写了《天文》和《律历》,此外都交给山谦之去完成。山谦之不久因病死去,于是乃命令南台侍御使苏宝生继续写作。苏宝生被杀以后,这个任务又交给著作郎徐爰来完成。徐爰在何、苏二人所作的基础上,撰成一书,上起东晋义熙初年,下讫宋孝武帝大明之末,为书六十五卷。沈约有徐爰之书为依据,所以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就把《宋书》纪传写成了。徐书已写到大明末年,以下至宋亡,不过十多年的历史需要续写了,虽然在体例和内容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斟酌的地方,但毕竟大体已定局,自然易于毕功。
宋是继东晋以后在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它的创始人是刘裕,所以也称刘宋,以别于唐五代以后的赵宋。刘裕从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元熙二年)灭晋称帝,建立宋朝,到公元479年(宋顺帝升明三年)为萧齐所灭,立国凡六十年。一百卷的《宋书》,记载六十年的历史,保存的史实还是比较丰富的。《宋书》有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为一百卷。十卷本纪记宋朝的八个皇帝。另有刘劭,杀父自立,只有三个月就被推翻了,未入本纪,而摆在列传中。武帝刘俗的本纪分为三卷,虽然他在宋朝只当了三年皇帝,但叙事从东晋隆安年间他参加镇压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到东晋末年,就有二十年之久,所以内容较多,只得分为三卷来记载。其余都是一帝一纪。其中有的皇帝在位时间既短,史事亦简略,独立成一卷书,分量太单薄,不如附于其他纪内为宜。例如《少帝纪》的文字仅及《文帝纪》的八分之一,两者都独立成卷,悬殊就太大了。
宋志三十卷,分为八目。书前有《志序》一篇,历叙前史设志情况,以及本书立哪些志和不立哪些志的缘由,是一篇重要的文章。沈氏认为《艺文》、《沟洫》二志,由于时代不同,可以从略。如《汉书·沟洫志》主要是叙述统一的汉王朝黄河流域的水利灌溉的情况的,今刘宋偏安江左,黄河流域已非宋所统辖,因此不便立志。前史有《郊祀》、《舆服》二志,沈氏将它们归入《礼志》中去了,不另外立志。《食货》、《刑法》二志是重要的历史材料,本书中却没有,这是因为沈约在他所撰的《晋书》中,已有此目。所以他在《志序》中说:“《刑法》、《食货》,前说已该,随流派别,附之纪传。”“前说”就是指《晋书》。今沈约的《晋书》早已散失,但在《通典》卷八中,尚保存有沈氏《晋书·食货志》的序言,就是明证。清代学者郝懿行辑补《刑法》、《食货》二志,从《宋书》的本纪、列传中搜集有关二志的材料,计有《刑法志》六十二条,《食货志》九十一条,汇辑成文,可供参考。《宋书》在《五行志》以外,又另立《符瑞志》一目,记载阴阳五行、灾祥效应等迷信说教,在诸志中最少价值。《宋书》以后,只有《南齐书》和《魏书》仍设这个志,其他诸史均无此目。《州郡志》是《宋书》较有用的一个志,它记载着自东晋以来州郡的变化,如侨州、侨郡以及土断法等,均有所说明,对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宋志叙事,吸收《汉书》诸志的特点,不限于本朝,往往追溯三代,尤其详于魏晋,虽然似乎不合乎断代为书的体例,但对于了解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兴废,却很有好处。如《三国志》无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的各种制度变化情况,就可以从《宋书》中得到回答。在沈氏之先,何承天撰《宋书》时,已写成了十五篇志,沈氏只是在何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补改订而成,《志序》中他交代很清楚,没有掠美之嫌。
列传六十卷,最后一卷是《自序》,叙家世情况甚详,而记沈约个人的经历却很简略。文章最后将上《宋书》表作为结尾,以表示首尾完具。类传中有《恩幸传》一目,记载那些出身寒门因得到皇帝信任而登高位的人。魏晋以来,讲究门第,高门大族,世居显要。刘宋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乃信任启用出身寒微的人,让他们掌握机要大权,《恩幸传》的设立,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特点。另外有《索虏传》,是记载北魏拓跋氏历史的。北朝人多辫发,南朝人骂他们是索头虏,因而称其传为《索虏传》,带有轻蔑的意思。魏收出使江南时,看到《宋书》有《索虏传》,于是他在《魏书》中,把记南朝史事篇目称《岛夷传》。南北互相诋毁,这对于真实反映历史情况,是有害无益的。《宋书》没有《文苑传》,著名的文学家如谢灵运、颜延之等均有专传记其成就。沈约在《谢灵运传》后所作的“论”,从屈、宋讲起,一直叙到魏晋以来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是文学批评史上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列传中把某些没有专传的历史人物,在其他有关人物的传中附带写出,这样在不增传目的情况下,可以记载较多历史人物的事迹,是可取的。
刘知几在《史通·书志篇》中说:“宋氏年唯五纪,地止江淮,书满百篇,号为繁富。”刘氏对《宋书》评价基本是正确的。《宋书》的缺点,在大肆宣扬高门士族,以维护腐朽的门阀制度。这和沈约本人就出身士宦显赫的高门,是很有关系的。
《宋书》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有所残缺。如卷四《少帝纪》的论赞部分全缺,中华书局新出版的点校本《宋书》,从百衲本中补了一行,共十七字,但还不是全文,仅是一个结尾而已。又如卷四十六《到彦之传》传文全缺,仅存篇目。有的缺页,后人已取《南史》等书补足了,补缀的痕迹,还灼然可见。如张畅及子淹、弟悦,卷五十九自有传,而卷四十六《张邵传》后,又带叙张畅、张悦、张淹等事,二者之所以重复,是后人抄《南史》补《宋书》时,把《南史》附传也一并抄入了。读《宋书》时,可以取《南史》对照,二书关系密切,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校正讹误。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宋书》,作了比较详细的校勘,是现在最好的一个本子。
上一篇:王瑞明《契文举例》中国名著简介
下一篇:王瑞明《宋会要辑稿》中国名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