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清代人写的清代学术史有《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及《学案小识》。
公元1811-1818年(嘉庆年间),江藩著有《汉学师承记》八卷,对嘉庆以前的汉学专家为之立传的四十人,附传十七人,分别叙述其生平、师承、著作,并扼要摘录其见解。江藩所标榜之“汉学”,是因反宋明理学、恢复两汉经术而得名。汉末经师,惟以考订名物,解释训诂为治经之正轨。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士人为明哲保身,纷纷步汉末经师之后尘。清代汉学家有吴派、皖派之分,吴派源于惠周惕、惠士奇,而集成于惠栋,其后继者有钱大昕、王鸣盛、江声、汪中、余萧客。皖派源于江永,成于戴震,后继者有金榜、孔广森、凌廷堪、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汉学师承记》专写清代汉学家的传略,重吴派而轻皖派,吴派列于前,皖派殿后。书中虽有错误,但有参考价值,特别是书后附有《经师经义目录》按书名分条叙述,有可取之处。
江藩又撰有《宋学渊源记》二卷,卷上记孙奇逢等十人,卷下记韩孔当等二十一人,附记八人,所记皆清代理学家,故名“宋学”,所记皆甚简略。
公元1845年后(道光二十五年)唐鉴撰《国朝学案小识》十五卷,记述清代前期学术史,首为《传道学案》,记陆稼书四人,唐鉴在序言里对陆稼书推崇备至:“有先生之辨之力,而后知阳明之学,断不能傅会于程朱;有先生之行之笃,而后知程朱之学,断不能离格致诚正,而别为宗旨。”这是说,陆稼书是真正继承朱熹的理学大师。“有宋之朱子,即有今之陆先生也。与先生同时诸儒,以及后之继起者,间多不及先生之纯。而能遵程朱之道,则亦先生之心也。”《传道学案》之后有《翼道学案》、《守道学案》、《经学学案》、《心宗学案》,列入学案的一百七十余人,另外列入待访录的八十余人,两共二百五十余人,一律尊称先生,每传后附有同学,或从游诸子,或问答诸子。
唐鉴《学案小识》着重宣扬理学,与江藩《汉学师承记》之着重宣扬汉学相对立。他们各有偏见,江藩抱有汉学外无学问的偏见,在《汉学师承记》中,竟将开创清代学术风气的重要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二人置于最后一卷,以为此二人近于理学。江藩《宋学渊源记》对清代有名的理学家,以为“国史”有传皆不及之。但汉学家在“国史”有传,却都写进了他的《汉学师承记》。参考其书时,必须了解其门户之见。
公元1936年,世界书局将《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学案小识》合订一册出版。
上一篇:崔曙庭《汉书》中国名著简介
下一篇:金其《汉官六种》中国名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