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起,至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经过二十六个皇帝,四百零八年,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紧密衔接。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完五代十国的历史就搁笔了。以后的历史,由谁来写呢?谁能接着写出一部可与《资治通鉴》媲美的续篇来呢?明代陈桱的《通鉴续编》,和王宗沐、薛应旂的《宋元资治通鉴》都写得很不好。清代著名学者徐乾学、万斯同、阎若璩、胡渭等写的《资治通鉴后编》也有不少缺点。在《资治通鉴后编》问世后约一百年,出现了毕沅的《续资治通鉴》。
毕沅,字秋帆,在清代当过兵部尚书、总督等官,他比徐乾学等幸运,能看到一些珍贵的史料,因此能对前人的书加以增补改正,达到后来居上的地步。毕沅编写的《续资治通鉴》,以元代脱脱的《宋史》、《辽史》、《金史》,及明代宋濂等的《元史》为主要根据,参考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叶隆礼《契丹国志》等书,还参考各家文集约百十余种,参考资料很丰富。他仿照《通鉴考异》的体例,写出《考异》分注于正文下,文字简练。经过一些学者三十余年的合作,写出的稿本,复经邵晋涵订正,可惜订正稿已不知去向,付刻稿是“宾客初定之本”。初刻到一百零三卷而中断,公元1801年(嘉庆六年)冯集梧补刻一百十七卷,前后共得二百二十卷。
《续资治通鉴》从目录上虽把辽、夏、金排斥在外,实际内容都写进来了,而且写得很细致,宋太宗统一北汉后,宋辽关系非常紧张,辽国将领纷纷向宋投降,宋辽战争频仍,宋辽双方皆择将帅,筑城池,安人心,积极备战。当时的形势,对宋极为有利,北汉名将刘继业归宋,改名杨业,受到重用。而辽国君主,书中称为“辽主”,喜欢游猎,不听规劝。这些情况,卷十作了具体的叙述。卷九十二,女真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从此金国兴起。宋的国势则每况愈下,越来越无法收拾。这部书对我们了解宋、辽、金的历史有一定帮助。如按年月探索某一问题,这部书更能给人以明晰的印象。
《续资治通鉴》对北宋部分编写得较好,元代部分较简略,全书多抄录旧史,缺乏熔铸剪裁,考异也不精详。卷一〇三后,卷中凡分年处,都各冠年号,与其前体例不合;卷三宋太祖乾德元年十二月,殿中侍御史郑起贬官一条,原文将“中”误作“前”字。这类问题很多,经容肇祖、聂崇歧校勘,发现书中讹误、遗漏、衍文、颠倒、重复等问题约二千四百条,这个校勘的本子,195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上一篇:金其《续碑传集》中国名著简介
下一篇:王瑞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国名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