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原文】: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1),秬鬯一卣(2),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之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鉴赏】:
这是一首写赞美召穆公奉宣王之命平定淮夷安邦立国的诗篇。《诗序》中称:“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朱熹《诗集传》说:“宣王命召穆公平淮南之夷,诗人美之”。但他认为本篇并不是尹吉甫所作的,并提出了可能是器物铭文的看法,据近人考证《江汉》一诗确是存世的《召伯虎簋铭》中的一段。周宣王时,召虎受宣王之命领兵讨伐淮夷。获胜归回后,宣王册命召虎,为他举行大典,并赏赐给他圭瓒、秬鬯、山川和土地,封以爵位,以此来酬答他在这次战争中所立的军功。于是,召虎乃作簋,铭记其事。这即是此诗的历史背景。战争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自西周初年开始,东南方的淮夷、徐戎,南方的荆蛮,东北方的北戎、无终、山戎,北方和西方的玁狁,就一直威胁着周的安全,不时侵扰中原地区。《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和记述了周同各族间的重大战争。这些战争多数属于自卫性质,是正义的,这种自卫战争对巩固国土、安定人民生活都是十分必要的,诗的内容往往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构的。但是怎样来描写战争,这完全取决于作者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同时代的作者由于立场、思想倾向的不同,所写的作品就有明显的不同,同是描述战争的诗篇,本篇与小雅中的《采薇》就不同。《采薇》是从直接参战的战士的立场来反映戍边征战之情景的,而《江汉》虽然也反映了对外族入侵的抵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的主旨在于歌颂召穆公的武勋,赞扬其忠君的品德与情操。
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第一、二章写西周王朝派出大军去征讨淮夷,“武夫滔滔”、“武夫洸洸”,表现出“武夫”出征时勇猛的气势;“经营四方”、“四方既平”写出了“武夫”征讨四方的赫赫军功。第三章写出军前召公应命时的情景。第四章写胜利归回后的情景。五、六两章写召虎平定淮夷之后受到周王的赏赐,于是作器铭记周王恩宠并颂扬天子美德令名,祝福天子万寿无疆。从诗中可以看出,周宣王对召虎的赏赐特别丰厚,册命所用的典礼也很隆重,这也说明了宣王对征讨淮夷的重视,把这次战争看为是保卫疆土的行动,也正因为这样,召虎才受到宣王的尊敬,对他的功劳给予很高的赞扬。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独特,它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写西周王朝发兵征讨淮夷,即进军的场面,再写发兵前的情况,然后写召公回来,受封册命的情景,最后写周王对他战功的奖赏,这样,就突破了平铺直叙的呆板形式,艺术手法平中显奇,独具特色。对江岸行军场面的描写,虽寥寥数语,但却写得极为成功,表现了战士奔赴战场的勇猛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从整篇诗来看,人物对话太多,说教意味太浓,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上一篇:《江有汜》原文与鉴赏
下一篇:《汾沮洳》原文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