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法语诗歌
比利时诗歌始于1880年前后。当时比利时已出现一批富有才华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虽然勤奋努力,雄心勃勃,但在创作上却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一批给《青年比利时》杂志撰稿的作家发表了许多文学、诗歌作品,为这个独立仅半个世纪、社会繁荣而文学贫乏的国家做出了有益的贡献。阿尔贝·吉罗、伊旺·吉尔金以及其他一些作家依然信奉法国高蹈派“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1887年,18位比利时诗人的诗作选集《青年比利时高蹈诗集》出版了,但其中有三四位诗人此时已经开始探索其他的诗歌创作途径了。乔治·罗登巴赫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创作道路。其诗作一方面充满了细腻的怀旧情感,另一方面也保持了高蹈派刻板、严格的客观描述特征。埃米勒·维尔·哈伦也同阿尔贝·吉罗分道扬镳,开始写作自由诗。于是青年比利时派的队伍发生了分裂。
与此同时,法国与比利时的一些法语诗人在其他地方组成了新的流派。1886年,莫雷亚斯的《文学宣言》以及《象征派》杂志在巴黎问世。阿尔贝·莫克尔在比利时的列日创办了《华伦》杂志。夏尔·范·莱贝格、马克斯·埃尔斯康普、格雷瓜尔·勒·卢瓦、莫里斯·梅特林克等均在该杂志上发表作品,使之成为新诗派的一个重要喉舌。安德烈·封泰纳也在该杂志上介绍了S·梅里尔和P·基亚宁的作品。1887年,莫克尔办的《华伦》杂志开辟了一个专栏,刊载在巴黎已停止出版的杂志《艺术评论》中的文章。《艺术评论》的原负责人勒内·基尔也加入了比利时诗派。莫雷亚斯、魏尔兰、维埃勒—格里芬、安德烈·基德、亨利·德·雷尼耶和保罗·瓦莱里等知名的法国诗人都曾给莫克尔的杂志撰稿。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包含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比、法两国诗人的组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诗人,如乔治·马洛、托马斯·布罗恩、让·德·波歇尔、弗朗士·海伦斯、皮埃尔·诺东、卢西恩·克里斯托夫、诺埃尔·吕埃等,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埃米勒·维尔哈伦不幸因车祸死于1916年。这位伟大的诗人在生前与死后,均被公认为统领一代风骚的巨匠。其诗歌感情激越,节奏热烈,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作品《触手般扩展的城市》给人以幻想的美;《弗兰德全景》似有点化其人其地的魔力。他的许多诗作呼唤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
1918年以后的青年诗人虽然依然尊重他们的前辈诗人,但同时也受到了正在法国兴起的象征主义复兴思潮的影响。1921年,保罗·范德堡与弗朗士·海伦斯分别在发表的作品中表达了这一新思潮。两位诗人还组织了比、法两国诗人的聚会,以确定他们共同的文学路线。10年以后(1913),皮埃尔一路易·弗洛克在布鲁塞尔创办了《诗人报》,聚集了一批新诗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份报纸重新肩负起捍卫真正诗歌的责任。
比利时现代诗歌史上并没有出现多少超现实主义的名家。超现实主义的怪诞、神秘、紊乱使得具有理智的、经受过严格现实主义陶冶的新一代比利时诗人感到震惊。不过,具有拉丁文化传统而更易于接受各类文学思潮的华伦地区的诗人,则对超现实主义的一些新奇的成功诗作表示了由衷的欢迎。华伦地区的新一代诗人创作了一些具有他们自己特色的超现实主义诗歌。
虽然比利时的法语诗人曾在某些方面充当过法国诗人的先驱(例如弗朗士·海伦斯与让·德·波歇尔曾是超现实主义法语诗歌的先驱),但总体而言,法国诗人对比利时法语诗人的影响更大。然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比利时法语文学对法语文学的贡献都十分重要,不可低估。
上一篇:斯里兰卡诗歌
下一篇:蒙古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