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孟子·梁惠王尽心于国》原文鉴赏
梁惠王曰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④,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⑤,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⑦,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⑧;数罟不入洿池⑨,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⑩,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1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15),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17),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9);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20),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惠是他的谥号。他即位后由旧都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故又称梁惠王。 ②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省济源县一带。凶:指饥荒之年。 ③河东:魏国的河东,是今山西省安邑县一带。 ④加少:减少。 ⑤填然:形容鼓声。 ⑥走:跑,这里是逃跑的意思。 ⑦直:只是,不过。 ⑧胜(sheng):尽,完。不可胜食:不可以吃尽吃光。 ⑨数罟(gu):细密的鱼网。数:细密。罟:鱼网,古代规定鱼网网眼不得小于四寸(约相当于今天的92公厘),目的是保留江河湖泊中的鱼种。 汾(wu):大,深。 ⑩斧斤以时入山林:古时对入山伐木的时间有规定,目的是保护林木不被伐尽。例如夏禹禁止春三月伐木,《礼记·王制》曰:“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11)憾:恨,怨恨,不满。 (12)王道:和“霸道”对称。孟子曰:“以德行仁者王”(《公孙丑》),即用道德力量实行仁政使人臣服,叫做王道。(13)衣(yi):穿。 (14)豚:小猪。彘:猪。 (15)庠序:古时的学校。(16)颁白:同斑白。负:背负;戴:顶于头上。 (17)王(wang):实行仁政统一天下。 (1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这句话有多种解释。汉赵歧认为,孟子是责备梁惠王不能“制民之产”,使得狗彘食人食,违背先王之旨。唐颜师古认为,这句的意思是丰收之年粮食增产,当政者应当平价收购粮食,以防粮贱伤农,把谷物喂狗彘。清阎若璩认为,这句的意思是:“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者耳。”近人杨伯峻从阎说。检:有检查、制约之意;又:亦通“敛”,收集、聚集之意。 (19)涂:通“途”。莩:饿死的人。发:打开,指打开粮仓。 (20)无罪岁:不要归罪于年成的丰歉。无:通“毋”。
【今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是尽心尽力了。河内地方遭遇到荒年,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一部分粮食调运到河内。河东遭遇到荒年,我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家的君主象我这样操心费神的。但是,那些国家的百姓并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来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了,双方的兵器锋刃刚‘刚相碰,士卒就扔下盔甲拖着兵器往回逃。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才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才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人耻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胆小怯懦,行下行?”梁惠王说:“那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不耽误农时(及时耕种收获),那么粮食就吃不完;如果不把细密的鱼网撒向大湖深池,那么鱼鳖就吃不完;如果按照规定的季节进入山林伐木,那么木材就用不完。谷物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生有所养,死有所葬,没有什么可怨恨的。生有所养、死有所葬,这就是实行王道的开端。在五亩地大的宅院里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绵;鸡狗猪等家畜不错过繁殖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吃到肉食;百亩田地及时耕种收获,不误农时,数口之家就不会挨饿。认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复向他们讲清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那么须发斑白的老人就不用头顶背负着东西在路上奔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而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情况却是这样,)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饥民却不知开仓赈济。百姓冻饿而死,却说‘这不能怪我,只怪年成不好。’这跟拿刀子杀了人,却说‘不能怪我,只能怪刀子’,又有什么区别。如果大王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来投奔你了。”
【集评】 清·赵承谟:梁王罪岁,深怪民不多加,而“狗彘”、“饿莩”漠不关心,即移民移粟不过虚应故事而已,未为尽心也。孟子前用借喻,主意却在中两段。上段轻,下段重,特借上段“王道之始”,引起下段正陈王道耳。而上段正收倒点,下段反收逆勒。笔势极变化,又句句反对移民移粟,紧赶末段作通篇结穴,最有法力。(《孟子文评》)
清·周人麒:先说“‘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然后以譬喻晓之,文势便平,看此何等奇快。若入猎手,“无望”句下,必直接“不知检”、“不知发”矣。看他偏不正承“百步”“五十步”、直接“不知检”、“不知发”,却忽然飏开,将王道滔滔滚滚,大讲一番,然后收拢,天风海涛不足喻其文势也。(《孟子读法附记》)
清·吴闿生:入战事,不测“填然”句突起,挺接以下数句,文词闲雅,有赋家风味,意境为之一变,句法亦多票姚可嘉。“狗彘”以下斥陈当时弊政,淋漓沉至,笔势尤轩昂俊伟,谌谌逼人,是孟子本色,文章之挟剑气者也。“非我也 , 兵也”以下遽咽住不说,尤妙,否则一泻无馀,无形浅露矣。(《孟子文法读本》)
【总案】 本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借与梁惠王谈话之机宣传自己的仁政理想。
梁惠王企图振兴国家,针对年成丰歉,采取了一些措施,想收到“近者悦,远者来”(《论语·为政》)的效果,他觉得“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但结果使他很失望,便向孟子请教。孟子首先针对梁惠王好战,用临阵逃脱“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尖锐地指出魏国的政治和邻国不相上下,没有根本区别,所以“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然后进一步指出,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养生丧死无憾”,才能使天下归服,并且描绘了一幅仁政理想蓝图。最后,他再次敦促梁惠王不要“罪岁”,而要实行仁政,则“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使文章生动活泼。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是一例,以用刀杀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为喻,又是一例。前者揭示了事物本质的一致,后者则揭露了为国之君却推御罪责的荒谬。
上一篇:《古代兵法散文·三国两晋南北朝兵法·曹操令文》原文鉴赏
下一篇:《先秦散文·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