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贾谊·治安策》原文鉴赏
夫树国固2,必相疑之势3,下数被其殃4,上数其忧5,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6,亲兄之子西乡而击7,今吴又见告矣8。天子春秋鼎盛9,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10。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11,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12,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13,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14。
黄帝曰15:“日中必熭,操刀必割16。”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17,岂有异秦之季世乎18?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19,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20,黥布王淮南21,彭越王梁22,韩信王韩23,张敖王赵24,贯高为相25,卢绾王燕26,陈豨在代27,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28。诸公幸者乃为中涓29,其次仅得舍人30,材之不逮至远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七年之间,反者九起31,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然尚有可诿者曰“疏”。臣请试言其“亲”者。假令悼惠王王齐32,元王王楚33,中子王赵34,幽王王淮阳35,共王王梁36,灵王王燕37,厉王王淮南38,六七贵人皆无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39,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40。擅爵人41,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42。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43,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44。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45,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46,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 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47,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48,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49,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50,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51,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52,柴奇、开章之计不萌53,细民向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54,朝委裘55,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业附56,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57,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无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58,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盭59。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60。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61。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注释】 1策:古文体之一种。著策上进给皇帝等。2国:这里指的是汉朝初年分封的诸侯国。3疑:通“拟”。相似,势力相当。4下:这里指诸侯王。5上:这时指汉朝中央政府、皇帝。6亲弟:指淮南厉王刘长。刘长(前198—前174年),刘邦之子。公元前196封为淮南王。汉文帝即位,他骄横不法,藏匿亡命,“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公元前174年,阴谋叛乱,事发被拘,谪徙蜀郡严道邛,途中不食而死。7亲兄之子:指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的父亲刘肥,是刘邦的长庶子,公元前201年,封为齐王,公元前177年死去,称齐悼惠王。刘兴居在吕后当政时,封东牟侯,宿卫长安。吕后死后,与大臣共立汉文帝。汉文帝三年(前177年),乘汉文帝欲往击匈奴之机,发动叛乱,失败自杀。8吴:指吴王刘濞(前215-前154)。西汉诸侯王。沛县(今属江苏省)人。刘邦的侄子。公元前196年封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他在封国内铸钱、煮盐、减轻赋役、招纳亡命和任侠奸人,扩张势力。孝文帝时诈病不朝,晁错数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王日益骄横。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公元前154年,他以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不久失败,逃东越,为东越人所杀。9春秋鼎盛:谓年富力强。10傅相:指太傅和丞相。西汉初期诸侯国的丞相、太傅等官吏,由汉朝中央政府任命,并掌握其封国内的实权。11冠:男子成年之谓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便算成年。12赐罢:恩准辞官,即年老退休。13丞尉:诸侯国内的官吏。14尧舜:指帝尧和虞舜。上古著名的贤能帝王。15黄帝: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16“日中必熭,操刀必割。”:熭,曝晒。语出《武经·六韬》,大意是不要坐失时机。17抗刭:谓诛杀。18秦:指秦朝。季世:末年,末世。19齐桓:指齐桓公(?-前643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任用著名政治家管仲,实行改革,国力强盛。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帮燕国打败山戎的侵掠,营救邢卫两国,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联合中原诸侯国进攻蔡国、楚国,和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安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号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0淮阴侯:韩信的封爵。韩信(?-前196年),汉初诸侯王。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秦末,投奔项梁起义队伍,后属项羽。楚汉战争期间归属刘邦,被任用为大将。刘邦用其策,杀出汉中,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使他率军抄袭项羽的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刘邦封他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徙封楚王,后被告发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与陈豨勾结谋反,被吕后、萧何诱杀。21黥布(?-前195年):汉初诸侯王。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朝时犯法黥面,输骊山,故得名黥布(原名英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义,属项羽,作战常为前锋,封九江王。楚汉战争中,为刘邦收买,背楚归汉,封淮南王。项羽失败汉朝建立后,以彭越、韩信相继为刘邦杀死,而举兵反,战败逃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22彭越(?—前196年):汉初诸侯王。字仲,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常渔钜野泽中。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期间,将三万余众归刘邦,略定梁地(今河南省东南部),屡断项羽粮道。项羽失败后,封为梁王。因被告谋反,为刘邦杀死。23韩信(?—前196年):故韩襄王孽孙。秦末为韩王成将,将兵从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从汉中还定三秦,拜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公元前205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刘邦乃封韩信为韩王。公元前202年,消灭项羽后,正式剖符封韩信为韩王,王颍川。公元前201年,徙韩信王太原,都晋阳。韩信要求都马邑,刘邦应允,乃都马邑。匈奴数围攻马邑,韩信派遣使者求和解,为刘邦怀疑。韩信惧,便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匈奴。公元前196年与汉军战,战败被杀。24张敖:(?—前182年):大梁人,张耳之子。公元前202年,张耳死,张袭封为赵王。娶刘邦之女鲁元公主为王后。公元前200年,刘邦经过赵国,刘邦对张敖傲慢无礼,激怒了张敖的臣下贯高等人。公元前199年,刘邦再次经过赵国,贯高等人在柏人设伏兵欲举事,因刘邦未在柏人留宿,事未成。公元前198年,此事被人告发,贯高自杀,张敖降为宣平侯。吕后时,张敖死。25贯高(?—前198年):张耳门客,张敖为赵王时,任赵国相(见注24)。26卢绾(前247—前193年,一作前256—前193年):汉初诸侯王。丰(今属江苏)人,与刘邦同里。秦末随刘邦起兵于沛,刘邦入汉中,卢绾为将军。楚汉战争期间,官太尉,公元前202年,从刘贾击灭燕王臧荼,封为燕王。赵相国陈豨反叛,他派使者前往联合,并与匈奴勾结,事败,公元前195年四月,逃亡匈奴,居岁余,死在匈奴。27陈豨(?—前195年):刘邦信幸之臣。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反,逃亡匈奴,刘邦乃封陈豨为列侯,任赵国相,监赵、代边兵。公元前197年,与韩王信之将领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公元前195年战败被杀。28仄室:即侧室。指卿大夫的庶子。这里指的是六国贵族。豫席:预先凭借。29中涓:宫中的侍从官。30舍人:帝王公侯所亲近的属官。31七年之间:指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6年,这七年之间。反者九起:除前述淮阴侯等七起谋反事件外,还有燕王臧荼和项羽降将利几之反二起谋反事件。32悼惠王:即齐悼惠王刘肥。见前注7。33元王:即楚元王刘交(?—前178年),刘邦之少弟,字游。公元前201年,刘邦在陈擒韩信后,封刘交于楚,为楚王,都彭城。在位二十二年卒。34中子:指赵隐王刘如意。刘邦宠妃戚夫人所生。刘邦生前封为赵王,刘邦死后,被吕后鸩死。35幽王:指刘友。刘友(?-前180年),刘邦之子。公元前196年立为淮阳王。赵王刘如意被鸩杀后,公元前194年,徙刘友为赵王。诸吕女为后,刘友不爱诸吕女,诸吕女便在吕后面前谗害刘友。吕后信谗怒刘友,召刘友回长安,囚禁饿死。36共王:指刘恢。刘恢,刘邦之子。公元前196年,刘邦杀彭越后,立刘恢为梁王。幽王刘友死后,吕后徙刘恢为赵王。吕后以诸吕之女为其王后,刘恢不爱诸吕女,而另爱他姬。诸吕女便鸩杀刘恢所爱姬。刘恢王赵不得自恣,又失去爱姬,便自杀了。37灵王:指刘建。刘建,刘邦之子。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叛乱失败逃往匈奴,刘邦便立刘建为燕王。公元前181年死,有美人生的儿子,被吕后派人杀死,刘建绝后国除。38厉王:即刘长。见前注6。39布衣:百姓、平民。昆弟:兄弟。40帝制:帝王所定的制度。41爵人:授人以爵位。42黄屋:皇帝专乘的车子。用黄缯做车盖。43厉王:即刘长。见前注6。44圜视:相互顾望。45冯敬:因告发淮南王刘长谋反,被刘长的刺客所杀。46屠牛坦:一个杀牛的人,名坦。春秋时期的人。其事见《管子·制分》。47长沙:指长沙王吴芮(?-前202年),汉初异姓诸侯王。初为秦朝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令,称番君。秦末率越人起兵,并派部将梅鋗领兵从刘邦入关。项羽分封诸侯,被封为衡山王。汉朝建立,改封长沙王。48樊:指樊哙(?-前189年),汉初将领。沛县(今属江苏)人。少以屠狗为业。秦末随刘邦举兵于沛,为刘邦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项羽谋士范增拟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护卫,使刘邦得以脱险。汉朝初年,随刘邦击破臧荼、陈豨等的叛乱,任左丞,封舞阳侯。其妻为吕须乃吕后之妹,因得吕后信任。郦:指郦商(?-前194年),高阳人。秦末聚众数千人起事,后属刘邦。刘邦为汉王,赐爵位成君。汉初,从刘邦击破臧茶等叛乱,封曲周侯,食曲周五千一百户。绛:指周勃(?-前169年),汉初大臣,沛县人。秦末从刘邦起兵于沛,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吕后时,任太尉。吕后死,与陈平定计,平定诸吕之乱,拥代王刘恒即位(即汉文帝),任右丞相。灌:指灌婴(?-前176年),汉初大臣。睢阳人。秦末从刘邦举兵,转战各地。楚汉战争期间,从韩信破齐、灭楚。汉朝建立,任车骑将军,封颍阴侯。吕后死,与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迎立汉文帝。汉文帝时,任太尉、丞相。49彻侯:封爵名称。秦汉时封爵共二十级。彻侯为其一级。50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剁成肉酱。51“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句:据清人钱大昕引沈丹说,句中“也”字,为“他”字之误。全句的标点应作:“及封其子孙他所,以数偿之。”(见王先谦《汉书补注》)。52贯高:见前注25。利几:原项羽部将,后投降刘邦,封为颍川侯。公元前202年反叛,被击破。53柴奇、开章:两人都是淮南王刘长谋反的策划者。54遗腹:指遗腹子。55委裘:死去的皇帝留下来的衣服。56五业:指上述明、廉、仁、义、后嗣永安等五种功效。57瘇:两脚浮肿的病。58扁鹊:先秦时代的大名医,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相传他是脉学的倡导者。后入秦,被秦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59盭:即蹠戾。脚掌扭折变形。即脚掌反背症。60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儿子刘郢是汉文帝叔伯兄弟。刘郢于汉文帝六年(前174年)死去,刘郢之子刘戊继立为楚王。61齐悼王刘肥是汉文帝的大哥,刘肥的儿子刘襄继刘肥为齐王。孝文帝元年(前179年),刘襄死,刘襄子刘侧继立为齐王。
【今译】 建立诸侯国太强大,必然会造成与中央政权势均力敌的局面。诸侯王经常因为朝廷的猜疑而遭祸;朝廷也经常因诸侯王的叛乱而担忧,这绝不是安上全下的好办法。如今,在陛下的亲兄弟之中,有人曾经企图自立为东帝,亲哥哥的儿子也曾经向西进攻,反叛中央;最近吴王濞又被告发了。现在天子年富力强,实行仁义,没有过错,对他们给予很多的恩惠,尚且这样,何况那些权力为上述十倍的最大诸侯国呢?然而现在天下稍微安定,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大国的诸侯王幼弱,还未成年,汉中央派去的太傅和丞相,正在掌握政权。几年之后,诸侯王们大都进入成年了,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而汉中央派去的太傅、丞相,都年老称病,朝廷恩准他们辞官退休,各诸侯王便可以从丞、尉以上,到处安置他们自己的亲信;这样一来,他们和淮南王、济北王的所做所为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时要想使天下太平,即使是尧、舜,也没有治理的方法了。
黄帝说:“要晒东西,必须趁太阳正午;要宰割东西,必须趁刀子在手。”现在使用这个办法治理,而使天下安定,很容易;如不及早这样做,将来乃至破坏诸侯王的骨肉之亲,再来诛杀他们,这难道与秦朝末年有何不同吗?凭着天子的地位,乘现在的有利时机,依靠上天的帮助,犹怕把危险变为安定,把混乱变为太平。假使陛下处在齐桓公的地位,如果不集合诸侯,就能够匡正天下吗?我又知陛下有原因必定不能做到的了。假设现在的天下形势像从前高皇帝时一样,淮阴侯做楚王,黥布做淮南王,韩信做韩王,张敖做赵王,贯高做赵的丞相,卢绾做燕王,陈豨在代地,假使这六七位都没亡故,在这个时候,陛下即天子的宝座,您能够自我安心吗?我有根据知道陛下是不可能的。天下大乱之际,高皇帝与上述诸公一同起事,当时高皇帝并没有六国宗族的势力作为依靠,诸公中间最幸运的也不过做了中涓,其次的仅得到宰人的职务。这些人的才能与高帝相比,差得太远了。高皇帝凭着明圣威武,登上天子之位,划出肥沃的地方封诸公为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对诸侯王的恩德实在很优厚了。然而在这以后的六七年里,谋反的事件发生了九起。陛下跟同姓的诸侯王,并没有亲自较量过才能高下,又不是亲自封他们为王的。从高皇帝不能够把此种局面平安地维持一年的情况考察,因此我知道陛下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尚有可以推委的借口,说什么他们与刘氏的关系疏远。那么就请我试着谈谈关系近的同姓诸侯王。假如仍是让悼惠王做齐王,元王做楚王,中子如意做赵王,幽王做淮阳王,共王做梁王,灵王做燕王,厉王做淮南王,这六、七个贵人都活得很健康,当这时陛下即位,能够使国家太平吗?我又知道陛下是做不到的。像这些同姓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都有把皇帝看作是普通兄弟的心意,大概没有不想采用跟皇帝相同的制度,而且自己做天子的。他们擅自把爵位封给人,赦免死罪,更有甚者,有时在车上张着黄色的车盖。汉朝的法令也不执行了,即使行为不轨像厉王那样的人,命令他不肯听从,召见他,又不肯来呢?即使侥幸地召来了,法令又怎能加到他的身上?动一个亲戚,全国的诸侯王均震动,相顾而起,发动叛乱。陛下的臣子中虽然有强悍像冯敬那样的人,但他刚开口说话,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虽然贤明,有谁还敢跟您一起处理这些事呢?所以说疏远的一定会给国家造成危害,亲近的也必然给国家造成混乱,此事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那些异姓王凭他们强大而搞叛乱的,汉王朝已经侥幸地战胜他们了,但又不肯改变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同姓王因袭搞叛乱的先例,已经有了征兆了,他们的势力暂时被削弱了,但不久便会旧病复发。这些突然发生的叛乱事件,不知如何改变,英明的帝王处此种形势下,都不能使天下安定,后世子孙又把搞叛乱之人怎么办呢?
屠牛坦在一个早晨割剖了十二头牛,而其锋利的刀口不钝缺的原因,是在解剖、剥骨、割肉的时候,都从肌理、关节等处下刀的。至于到了胯骨、腿骨之处,则是用的斧子。仁义恩厚好像帝王的刀刃;权势法制有如帝王的斧子。现在的诸侯王就如同众多的胯骨、腿骨,放弃斧子去砍,而用刀刃来对付它,我认为刀子不是缺口就会断折。为什么不对淮南王、济北王讲仁义恩德呢?因为形势不允许这样做啊。
我私自考察以前所发生的事情,大体而论都是强大的诸侯反叛。淮阴侯韩信做楚王,最强大,就首先反叛;贯高凭借赵国的力量,就又反叛;陈豨的兵精良,就又反叛;彭越利用梁国力量,就又反叛;黥布利用淮南的力量,就又反叛;卢绾的力量最弱,最后反叛。长沙王吴芮仅有二万五千户,功绩最少而得以保全,与汉的关系最疏远,却最忠实。这绝非因为长沙王的性质与别人不同,也是形势使他这样啊。假如从前叫樊哙、郦商、周勃、灌婴都占据几十座城做王,到今天他们已经残败灭亡,也是可能的。如果让韩信、彭越之辈仅当一个彻侯,而安心坐在他的位子上,虽然到今天仍存在也是可以的。这样,使天下安定的大计便可知道了。要想诸侯王都忠心归附,就不如使他们都像长沙王那样;要促使臣子不被剁成肉酱,就不如使他们像樊哙、郦商那样;要使天下长治久安,就不如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他们的力量。诸侯的力量弱小,就容易让他们施行仁义;诸侯国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野心。这就使天下的形势,像人的身体指使臂膀,臂膀指挥手指一样,无不受节制而服从;诸侯王不敢有野心,都从四面八方来归顺,听从天子的命令。这样,即便是小民百姓,也知道能够安定,因此天下都知道陛下的英明。分割诸侯的国土,定为制度,使齐、赵、楚各自分为若干个小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全部依次序得到祖先一份土地;地分完毕,才停止分封。对于梁、燕和其他诸侯国也都这样做。对那些封地多而子孙少的封国,也先分若干封国,空着土地放在那里,等待他们的子孙出生,全部叫他们做国君。诸侯的土地,由于犯罪而被削除的,则收归朝廷,或者把这个诸侯王迁到另一个地方,或者封给这个诸侯的子孙,按照原先的封地,如数偿还给他们。对于一寸土地,一个百姓,天子也不贪图私利,实在是为了天下太平而已。为此都知道陛下廉洁。分地制度一旦确定,汉宗室的子孙们不必担心不能封王,于是诸侯也就不会产生背叛朝廷的思想,朝廷也不必有诛杀讨伐的意图,命令的推行,也没有人敢于对抗,贯高、利几的阴谋也就不会发生,柴奇、开章的诡计也就不会出现,老百姓个个向善,朝廷大臣也都效忠,因此天下都知道陛下的恩义。那时即使让一个婴儿做皇帝统治天下,也会天下太平;或者抉立尚未出生的遗腹子做皇帝;只朝拜先王所遗留下来的衣服,天下也不会动乱,当代得到大治,后世歌颂圣明。一项举动就能使英明、廉洁、仁爱、恩义,后嗣平安五种功效聚集于身,陛下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而长久不这样做呢?
如今天下的形势,好像一个人正患有两脚浮肿病。一条小腿大得几乎像腰,一个脚趾大得几乎像大腿。平时无法弯曲伸展;一两个脚趾抽搐,周身就痛得好像失去了依靠。如果错过当今的机会不加以医治,就必然会成为不治之症。以后即使有扁鹊那样的名医,也就无法挽救了。病不仅是两脚浮肿,又有脚掌反背的痛苦。楚元王儿子,是陛下的叔伯兄弟,这一代的楚王,是叔伯兄弟的儿子;齐悼王的儿子,是陛下亲哥哥的儿子,这一代的齐王,是您的侄孙子。您的亲生儿子,有时尚未得到封地,来安定天下;疏远的人,有的却控制着强大的权力来威逼天子。我因此说,不仅害了两脚浮肿病,又有脚掌反背的痛苦。使人痛哭的事,便是害了这样的病啊!
【集评】 清·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六,说:是篇正对当时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发论,主意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句。此句以前言不若此而治安之难。此句以后,言能若此而治安之易。起结总是勉以及时速为之意。虽只重少同姓之力,却将异姓层层较量,尤妙于宾主之法。
【总案】 本文是从班固《汉书·贾谊传》中抄录出来的。《贾谊传》中载:“是时(指文帝七年),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即录有贾谊的奏疏。这篇奏疏,有的选本叫《治安策》,例如《古文观止》,有的选本叫《陈政事疏》。《治安策》的内容庞杂,所论及的问题颇多,大致包括了贾谊《新书》中的《宗旨》、《数宁》、《藩强》、《制不定》、《俗激》、《时变》、《孽产子》、《亲疏危乱》、《解县》、《威不信》、《势卑》诸篇内容,但,词句上的出入很大。关于《新书》和《治安策》的继承关系,历来说法不一。宋代王应麟认为“班固作传,分散其书(指《新书》),参差不一,总其大略”(见《汉书艺文志考证》)清代卢文弨说:“《治安策》见班固书者乃一篇,此(指《新书》)离而为四五,后人以为是贾生平日所草创,岂其然欤?”(《抱经堂文集》卷十)。而清人姚鼐却认为“班氏所载贾生之文,条理连贯,其辞甚伟。及其伪作者分晰不复成文,而以陋辞联厕其间,是诚由妄人之谬,非传写之误也。”《惜抱轩文集》卷五。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于《新书》下云:“其书(指《新书》)多取谊本传所载之文,割裂其章段,颠倒其次序,而加以标题,殊瞀乱无条理。”我们认为,卢文弨的见解较公允。《新书》应是贾谊平日所撰或经过后人整理、点窜,故能保持作者的语言风格,并不是“不复成文”。班固在《汉书》中采用时,势必要进行文字上的加工,况且班固也曾明确指出,“谊数上疏”,说明了《治安策》是一篇综合性的资料,并不是贾谊的原作。这些综合资料,经过班固这位大手笔的加工,遂成为千古不朽之名文。
《治安策》的重要内容是论述同姓王的危害,并提出解决办法。贾谊总结了秦不搞分封,一旦发生危及中央之事,使中央政权孤立无辅的教训;同时也总结了刘邦分封同姓王太多,而且同姓王的封地太大,其后果是力大则要反叛中央,自己称帝。为此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即在原有的封国内,把一块大的封地,再分封给该王的儿子,使被分封的人数增多,而分封的领土缩小,这样便削减了各个同姓王的力量,从而有效地防止他们反叛中央。此办法后来被武帝所实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封建社会如何处理分封问题,即统治者的权利分配问题,也就是解决好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问题,乃是一件极重要的大事。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到唐代仍在执行。唐太宗在诏文中公开赞扬这一政策,从而使唐初未发生像汉初那样同姓王威胁中央的问题。
上一篇:《先秦散文·列子·杨朱篇①(节选)》原文鉴赏
下一篇:《汉魏六朝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