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不荐士
曹参不荐士
【原文】
曹参[1]代萧何为汉相国,日夜饮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是则然矣,然以其时考之,承暴秦之后,高帝创业尚浅,日不暇给[2],岂无一事可关心者哉?其初相齐,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以舍之,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然入相汉时,未尝引盖公为助也。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隐居深山,蒯彻[3]为参客,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4],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彻以告参,参皆以为上宾。彻善齐人安其生[5],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羽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受。凡此数贤,参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传,则参不荐士之过多矣。
【注释】
[1]曹参:字敬伯,汉族,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2]日不暇给:时间紧凑,做事情忙不过来。[3]蒯彻:即蒯通,本名彻,后为避汉武帝忌讳,更名为通。西汉范阳人,机谋权变。韩信采纳其计策平定齐帝,曹参也对其十分器重。后劝韩信反,韩信被杀,蒯通在高祖面前极力为韩信申辩。高祖敬佩,其无罪。[4]拾遗举过:指出他(曹参)思虑欠周之处。拾遗,纠正过失。[5]安其生:即安期生,据传为秦汉间齐人,与蒯通交好,曾经以策干项羽,未见用。后来的方士、道家者称之为千岁翁。
【译文】
曹参替代萧何担任了汉朝的相国,日夜饮酒不管政事,还为自己狡辩说:“高祖皇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只要按规定遵守,不出现失误,不就可以了吗?”这自然是如此,但是从他的那时代来考察他的行事的话,当时汉代紧接着暴虐的秦代之后,高祖创业的根基尚不稳定,事务繁忙,时间紧凑,很多事情都忙不过来,难道就没有一件事值得他关心的吗?在曹参刚开始任齐国的相国时,听说胶西盖公精于黄帝、老子的学说,就派人以重金把他请来。盖公对他说,治理政事最重要的就是不过分耗劳百姓,那么,百姓自然也安定下来。于是曹参迁出正屋来让盖公住下,根据盖公所说的黄帝、老子之术来治理齐国。所以在齐国当了九年相国的过程中,齐国人安居乐业。但当他入京作汉朝宰相时,并没有引进盖公帮助他。齐国有士人东郭先生、梁石君二人隐居深山,蒯彻是曹参的宾客,有人对蒯彻说:“先生可以帮助曹相国找出错误,弥补缺漏,显扬贤良,进荐才能,像东郭先生、梁石君这二人,是世俗人所不能企及的,何不把他们推荐给曹相国呢?”于是蒯彻把两人举荐给了曹参,曹参以上宾的礼仪接待他们。蒯彻和齐国人安其生关系友好,曾一同为项羽献计策,但没有被采纳。后来项羽想要给他们俩封官,蒯彻和安其生最终没有接受。这几位贤士,曹参都没有任用,如果不是史书失传的话,那曹参不举荐士人的过失就很多了。
【评析】
本篇文章是洪迈针对曹参不荐士一事进行考证,提出自己的观点。“曹参不荐士”说曹参接任汉朝丞相后,“举事无所变更,一尊萧何约束。”但经过洪迈考证得知,曹参任齐国丞相时,曾有盖公相助,齐国治理安定,而任汉朝宰相后,曹参并没有把给他提过治国建议的盖公荐到朝廷相助,依然按着原来的治国方针治理汉朝,并对其他人向他推荐的一些人虽待之若上宾,但却不予以任用。曹参身为丞相,有举荐贤人的责任,在其职位,应该时刻为朝廷着想,但是曹参拒贤忌能。洪迈对其评论:“凡此数贤,参皆不用,若非史策失其传,则参不荐士之过多矣。”
上一篇:《容斋随笔·晋之亡与秦隋异》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容斋随笔·曹操用人》译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