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楼喻
【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1]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2],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3]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4]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5]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辈弟子[6],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三果[7],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注释】
[1] 三重:三层。
[2] 轩敞:房屋高大宽敞。疏朗:空而明亮。
[3] 云何:云胡、为何,副词性结构。相当于多么、怎么样等。
[4] 解作:知道怎样修建。
[5] 经地:丈量土地。垒墼(jī):堆砌砖块。
[6] 四辈弟子:指奉持佛教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又称为“四众弟子”、“四部弟子”。
[7] 三果:佛教小乘声闻修行次第有四果,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译文】
古时候,有一个十分富有的愚人,愚痴到什么也不懂。有一次,他到另一个富人家,看见人家一座三层的高楼,不仅高大华丽,而且宽敞明亮,心里十分羡慕,他想:“我拥有的财富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不也赶快建造一座这样的高楼呢?”回去后,他便立即请来了木匠,向他问道:“你会建造像他家那样的高楼吗?”木匠回答:“那座楼房就是我建造的。”他马上说:“现在你就为我建造一座和他家一样的高楼。”于是木匠就开始丈量地基、堆砌砖坯,准备建造房屋。愚蠢的富人看见木匠在堆砌砖坯建造房屋,心里有些不解,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就问木匠:“你这是要干什么呢?”木匠回答:“建三层高的楼房啊。”愚蠢的富人接着说道:“我不想要下面的两层,你只给我建造最上面的那层。”木匠回答:“没有这样的事啊,哪能不先建最底层就能建造第二层的房屋?不建第二层,又怎能建造第三层房屋呢?”这位愚蠢的富人固执地说:“我现在用不着下面两层,你必须只给我建造最上面的那层。”当时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觉得十分荒唐可笑,纷纷嘲笑说:“哪里有不建造第一层房屋而建成上面几层房屋呢!”
这就如同佛的四辈弟子中,有的不能认真钻研、虔诚修持佛法教义,懒惰松懈,却又想求得佛法正果,便这样说:“我现在不需要修持前三果,我只为求最高境界的阿罗汉果。”这些弟子也同样会被人们所耻笑,他们和那位愚蠢而富有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评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像那个愚蠢的人一样急于求成。他想要盖三层楼却又不想要第一、二层房屋,这实在是愚蠢之极,世上就没有这样的事。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口当然不能吃成个大胖子。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跟那个愚人一样好高骛远,那只会使我们放弃更多现成的成功机会,使我们浮躁狂妄、投机取巧,终究会让我们一蹶不振。所以,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做事,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
故事征引
做正当事
有一次,慧能大师看到弟子们在一起嬉戏玩乐,没有专心做事。于是他想找机会考验一下寺里众多弟子的慧根。过了些日子,他便在飞来峰的峰顶修建了一尊庄严肃穆的达摩法像,并传话出来,寺内有谁能够正大光明地触摸到祖师的慧眼,谁就能继承衣钵。弟子们一听,便在私下里纷纷议论。有的弟子说住持长老之所以要修建达摩金身,肯定是在为将来的事情做准备;又有的弟子说住持允许我们触摸祖师的慧眼,一定是想在寺内找他的接班人,住持肯定是想试探我们的智慧。
后来,弟子们还听说通往峰顶的山路崎岖难行,更有甚者,还有不少高僧圆寂在登顶路上,可见路之艰险。可是弟子们转念一想,说不定自己还有机会担当住持一职呢,所以也就不再犹豫了。这一天,寺内所有的弟子早已探索到了登顶的捷径,如果按照这条捷径登顶,路程可以缩短一半,到达峰顶的时间会大大提前。还有的弟子成群结队,从后山平坦的大道上缓缓而进,路程虽长但平缓,没有障碍。只有一名叫心禅的弟子决定从正面的路登顶。要知道飞来峰的正面山势陡峭,山路蜿蜒曲折、荆棘满途,心禅一步一步艰难攀行,披荆斩棘,流了不少汗,出了不少血。他花了好长时间才到达峰顶,却发现寺内的众师兄弟早已站在达摩金身的佛像前,注视着姗姗来迟的心禅。心禅呢,没有因为自己爬得慢而羞愧,而是继续缓步登上佛像触摸慧眼。这时候,高僧慧能出来宣布,只有心禅具有慧根,可继承他的衣钵,并决定将未来的住持之位传予他。
其他弟子一听觉得十分惊诧,心里很不服,有的弟子当场就抱怨说:“心禅来得最晚,方法最死,没有一点儿灵性可言,怎么可以让他继承住持之位呢?”慧能微笑着对众弟子说:“人生在世修行,贵在正当二字。言正当言,思正当思,行正当行。众人都走了捷径,只有心禅从正面一步一步地攀登;众人都走了大道,也只有心禅从荆棘中血汗前来。他走的是佛的路,而你们走的却是你们自己的路。我怎么可以将我的寺院交给你们这些不正当的人?”众人听了,哑口无言。
聪明的小和尚
有两个小和尚,他们每天除了打扫寺院的卫生,还要负责寺院每个人的伙食。于是他们俩商量好,每天轮换着去附近的山溪挑水。这条山溪旁长满了野菊。秋天到来,野菊就会绽开金黄的小花,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有一天,甲和尚挑水回来对乙和尚说:“山溪旁那些野菊花真的好美啊!”
“是啊,”乙和尚说:“我每次去都会捎回一小把,等到晾干了,装个清心安神的菊花枕用。”
甲和尚说:“挑水已经够累的了,做那些麻烦事干什么,咱又不是没枕头。”乙和尚听了,只是微微一笑。
转眼秋天过去了,有一天晚上,甲和尚和乙和尚忙完一天的活计,双双回到他俩的卧房。二人刚上床休息,甲和尚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扭头便问乙和尚:“你闻到没?这是什么气味?这么香?”
乙和尚说:“是我的菊花枕,我已经把它装好了,枕着挺惬意的呢!”
甲和尚非常羡慕地说:“真没想到,你一小把一小把的还真装成个大枕头,等到明年秋天,我也跟你学学,每次捎回一把野菊……”
上一篇:《容斋随笔·青莲居士》译文与赏析
下一篇:百喻经全集《与儿期早行喻》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