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楼磨刀喻
【原文】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1]瘦。王见怜愍[2],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3]不能数上[4],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犹如愚人,毁破禁戒[5],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6]。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注释】
[1] 羸(léi):瘦。
[2] 怜愍:愍,同“悯”,怜悯,表示同情。
[3] 惮:畏惧、害怕。
[4] 数上:多次上下楼。
[5] 禁戒:佛门戒律,亦即不能违犯的律条。
[6] 生天:佛家指死后更生于最美好、清静的境地,即天界。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十分贫困,他给国王当了多年的差使,弄得身体很瘦弱。国王见了以后,觉得他很可怜,就赏给他一头死骆驼。这个穷人把骆驼送回家后,就动手剥骆驼皮。可是他嫌刀刃不锋利,就到处找磨刀石来磨刀。后来在阁楼上找到了一块磨刀石,将刀刃磨利后,下楼继续剥皮。就这样反复上楼去磨刀刃,弄得疲惫不堪,他担心爬不动楼梯,干脆把骆驼吊上楼阁,挨着磨刀石磨刀。人们都嘲笑他的愚笨。
这就好比那些愚蠢的人,破坏清规戒律,用不正当手段牟取钱财,再用这些钱为自己谋福利,还渴望将来能够得到升天的好报。这种行为正像为了磨刀的方便把骆驼吊上楼去,气力花了不少,好处得到的却不多。
【评析】
读完这则寓言,我们不禁哑口失笑。这个愚人宁可上下楼来回地磨刀,甚至费九牛二虎之力把骆驼吊上楼去,也不换个思路,把磨刀石搬下来。其实,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也往往会用最常用的思路、最习惯的思维,以致形成定式思维,出现走死胡同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一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条路,到底值不值得去走?或许你会发现,那是一条钻牛角尖的路,目标是遥不可及的。
故事征引
学会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维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一天,有位禅师把他的弟子们召集到一起,说有问题要考考大家,随后写下两句话:“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说要让弟子们互相参研,最后公布结果。
弟子们很是好奇地凑过来,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题目,看完之后便纷纷议论了起来。
没过一会儿,第一个弟子就说:“两个人走在雨里,有一个人却没有淋到雨,那他一定是穿了雨衣。”
禅师对于这个解释不予置评,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第二个弟子接着说:“那天一定是局部阵雨,一边下着雨,一边没下雨,虽然这种景观不常见,但也有可能发生。所以他们走在雨地里,就会有一个淋不到雨,因为他恰好走在没有下雨的这边。”说完,他看了看禅师。
禅师仍然沉默不语。
这时候,第三个弟子便得意地说:“你们都说错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都是乱猜。”他嗤之以鼻地继续说道:“你们说的那些都太牵强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定是有一个人走在屋檐下,所以才没有淋到雨。”
说完,他便洋洋自得地准备接受禅师的赞赏。
禅师微笑着看了看他,然后对弟子们说:“你们都执着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但却偏偏是钻了牛角尖。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个人都在淋雨吗?”
弟子们一听,顿时大彻大悟了。
打破常规才会别有洞天
一位着名的禅师,懂得许多人生的奥秘,所以他的弟子们总喜欢坐在周围,听师父讲他们人生的奥秘。
禅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跟他的弟子讲人生的奥秘所在,只是提问他们一些问题,他说:“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呢?”
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抢着答道:“可以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的。”
禅师听完微笑地点了头,没有说话。
另一个弟子说:“放一把火就可以将旷野的杂草烧掉啊!”
禅师依然微笑,沉默不语。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也能铲掉杂草的!”
禅师脸上还是那样微微地笑,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第四个弟子接着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掉的,都说斩草就要除根,所以我们必须把草根都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要不这样吧,我们可以亲身实践一下,看到底谁的方法可行。你们看寺庙后面的那块地,已经荒芜很久了,杂草丛生。现在我将这块地分成几块,你们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将分得一小块地。从明天起,你们就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而我也同样运用我的方法。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在寺庙后的那块地相见吧。”弟子们都点头表示同意。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如约相聚在那块地旁边,他们之前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地上的杂草,早已放弃了这项任务,如今来相聚,只是为了看看禅师的方法是什么。
果然,他们看到禅师所处理的那块地,已经不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景象了,而是金灿灿的一片庄稼。
这时候,弟子们才领悟到:原来只有在杂草地里种上庄稼,那才是除去杂草的最好方法啊!
上一篇:百喻经全集《尝庵婆罗果喻》译文赏析
下一篇:百喻经全集《山羌偷官库喻》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