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夫思王女喻
【原文】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1],无由可遂[2]。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3]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4],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秋、冬、夏,便于冬时掷种土中,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请为具足,便谓菩提已可证得。如彼田夫希望王女。
【注释】
[1] 交通:结交,交往。
[2] 遂:顺利达到目的。
[3] 亲里:亲戚和邻里。
[4] 方便:这里有方法、办法的意思。
【译文】
从前有一个农夫,到京城去游玩,见国王的女儿容貌端庄秀丽,世上少有。于是他昼夜想念,情不能已。他想和她接近,又没有机会。愁得面黄肌瘦,竟得了一场重病。亲友邻里见到他这个模样,就问他:“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了呢?”他回答说:“我前几天看到了国王的女儿,颜貌端正,我想与她接近,可是又没有机会,所以就生病了。我要是得不到她,必死无疑。”亲友们说:“我们会替你想一个好办法,让你得到她,你先不要发愁。”过了几天,亲友们对他说:“我们为你想到一个能娶到国王女儿的办法,只怕公主不愿意。”农夫听了,笑着说道:“那我一定能得到她了。”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不分辨春、夏、秋、冬的时节,便在冬天将种子埋到土中,祈望得到果实,白白地浪费工夫,结果一无所获,连芽、茎、枝、叶都不会有。世间的愚人修习了一点点的善业,就以为圆满具足了,可以修得涅槃境界了。这就像那位渴望得到公主的农夫一样。
【评析】
佛陀有云:“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求远,难期有成矣。”其寓意就是:人应该务实一点,与其去企望一些遥不可及的事物,不如量力而行,从身边相对容易的事情着手,一步步达到自己的目的。故事中的这个农夫,没有一点资本,竟妄想跟国王的女儿交往,还想要得到她,真是异想天开、可笑之极。
故事征引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武僧,一直归隐于山林中。很快,人们听到他的名声,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请教些武术。
当他们到达武僧所住的地方时,发现武僧正从山谷里往回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他们心里嘀咕着:大师是学武术的,应该有很大的力气,他应该挑很大的桶,而且都挑得满满的。于是他们不解地问道:“大师,您应该可以挑很多水的,为什么您的两个木桶都没装满,这是什么道理呢?”
武僧回答道:“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也许会适得其反。”众人这时候还是迷惑不解。
武僧便从他们中拉出了一个人,让他从山谷里打了两桶水,这次水装得满满的。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木桶摇摇晃晃,还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膝盖也被摔破了。
这时候,武僧说道:“水都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新打一桶?膝盖被摔破了,走起路来就更艰难了,岂不是要比刚才挑得还少吗?”
众人又问道:“那么大师,请问应该挑多少,怎么去估计呢?”
武僧笑着说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桶的内壁里被画了一条线。
武僧接着说道:“这条线就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和需要。开始的时候需要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挑多少合适了。不过,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到底定多低呢?”
武僧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让人去实现,而人的勇气也就不容易受到挫伤,反而很快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捞鱼的和尚
一个小和尚闲得无聊,便出去逛集市。来到热闹的集市,他看见一位老人摆了个捞鱼的摊子,向有意捞鱼者提供渔网,并申明捞起来的鱼全部归捞鱼人所有。
这个小和尚一时善心大发,他想:“我要把这些鱼都捞起来,然后全部放生,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于是,小和尚蹲下去捞起鱼来,没想到一连捞破了三张网,也未捞到一条小鱼。
而那个摆摊的老人却一直眯着眼看他,没有说一句话,似乎在暗自窃笑,便不耐烦地说:“施主,你这渔网做得太薄了,几乎一碰水就破了,那些鱼又怎么能捞得起来呢?”
老人微笑着说:“小师父,我看你也是个明白人,怎么会不懂呢?当你心生贪念,想捞起你想要的那么多鱼时,你打量过你手中所握的渔网是否真有那能耐呢?追求高目标当然不是件坏事,但是也要了解你自己呀!”
“可是我还是觉得是你的渔网太薄,根本捞不起鱼。”小和尚解释说。
“小师父,看来你是还不懂捞鱼的哲学吧!其实,这和我们世俗之人追求事业、爱情、金钱都是一样的道理。当你沉迷于眼前的目标之际,衡量过自己的真正实力吗?”
上一篇:百喻经全集《猕猴把豆喻》译文赏析
下一篇:百喻经全集《病人食雉肉喻》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