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相逢我未嫁 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朝追星族的疯狂程度并不弱于现在的明星粉丝,诗人张籍因为崇拜杜甫,曾经焚烧杜甫的诗集,然后把纸灰拌上蜂蜜,每天当早点吃;曾写下“锄禾日当午”的李绅,少年时忧国忧民,发达后却挥霍享受,他喜欢吃鸡舌,而每做一盘鸡舌需要活鸡三百多只,耗费甚巨。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是张籍的《秋思》。张籍祖籍苏州,后来迁至和州乌江,这里正是当年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地方。
洛阳城里秋风起,北雁南飞勾起无限乡思。当年那位想起故乡莼菜鲈鱼立刻弃官归去的张翰也是苏州人。张翰是吴中第一高士,张籍肯定常以张翰的后人自居。
秋天是寄托思念的季节,因为中秋和重阳都在秋天,所以和张籍齐名的王建也写过一首有关秋思的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张籍和王建是同学,很多书把他们的生卒年张冠李戴,弄得他们比结义兄弟还亲密,不但同年生还是同年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张籍家在安徽,王建家在颍川也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可是他们一起学诗的地方却是魏州也就是河北大名,大名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魏州当时也跨越三省,甚至还包括现在安徽的一部分,后来魏博节度使就驻节魏州。看来当时有人在魏州办了个很牛的诗歌培训班。这个班能同时培养出两个著名诗人,足以让如今那些自鸣得意的英语培训机构感到汗颜。
张籍毕业后告别王建回到家乡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经过和州,听说张籍的名字后特意和他见了一面。两年后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当时任宣武军节度使董晋的观察推官,他推荐张籍为贡生。张籍不负所望,次年在长安题名金榜,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交往,互相切磋影响。张籍也是个不擅长做官的人,太祝这个闲官居然一口气做了十年。
太祝主持神祠,和太史一样属于“天官”之一。骆宾王、李贺做过的奉礼郎就是太祝的属官。太祝在唐朝只是正九品上,和从九品上的奉礼郎一样小得不能再小。可能因为经常在太庙烟熏火燎,张籍得了眼病几乎失明,人称“穷瞎张太祝”。做太祝的惟一好处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灯烛和祭肉。那时长安米珠薪桂,张籍经常把灯油蜡烛和祭肉带回家,全家一起吃烧烤。他的眼病也可能是因为烧烤吃得太多。
元和十一年(816年),张籍做了国子监助教,眼病也逐渐好转。此后做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官,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做的都是一些闲官,相对他的恩师韩愈以及同学李翱,这些官职实在微不足道。韩愈做过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李翱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
韩愈和张籍、李翱名为师徒,实际上李翱只比韩愈小六岁,张籍可能还比韩愈大一岁。仕途不利对张籍未必是坏事,这使他一门心思写诗。他当时的诗名超过韩愈,李翱更是望尘莫及。
师徒三人都喜欢杜甫。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张籍更夸张,据说他因为崇拜杜甫,曾经焚烧杜甫的诗集,然后把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做早点。他认为这样就能分享杜甫的灵感才能。
王建也不擅长钻营。大历十年(775年)中进士后做过渭南尉、秘书丞、侍御史。看到升迁无望,他主动要求去做陕州司马,从军塞上。可是多年军旅生涯惟一的收获就是发现军队比地方还黑暗,无奈只好退伍回到咸阳,寓居五陵原上。
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高调提倡,但事实上张籍和王建才是真正的主将,世称张王乐府。白乐天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张公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词,举代少其伦”。
张籍乐府诗比较有代表的是《征妇怨》、《野老歌》。《征妇怨》谴责战争。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野老歌》又名《山农词》,同情苦难的农民。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上面两首乐府诗虽是张籍名作,却远不如下面这首《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脍炙人口。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朝的高官喜欢招揽才子,显示自己礼贤下士。中唐以还,藩镇和朝廷分庭抗礼,除了阳奉阴违还和朝廷争夺人才。而一些失意文人没有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常常经不住诱惑,做了藩镇的幕僚,韩愈通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委婉劝阻。张籍出自韩门,自然和老师站在同一阵线,所以当检校司空、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重金礼聘他做幕僚的时候,“穷瞎张太祝”虽然很想收下那些琳琅满目的珠宝,最终还是不敢欺师灭祖。这首诗模仿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意思是你要有诚意就该早点来,我现在跟你走就是私奔。要不你耐心等我离婚?
张籍除了和韩愈亦师亦友,和白居易关系也很好。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有一天登上杭州望海楼,想起张籍,立刻写诗相寄。
寄水部张员外
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西湖断桥的名字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王建的乐府诗比张籍更有勇气,火力更猛,他的《羽林行》揭露禁军恶行。我们把他的描述和韦应物自己的招供相印证,可以看出唐朝禁军确实无法无天。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王建和大宦官王守澄攀亲,从王守澄那里知道很多宫廷秘闻,以此为素材写了《宫词》上百篇。这些诗记载了不少唐代宫廷习俗,描述了宫女的生活,在当时流传极广,后来有不少诗人仿作。
但和张籍一样,王建写得最好的也不是他赖以成名的乐府诗,而是本章开篇所引《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以及《新嫁娘词》这样的抒情小诗。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他的《江南三台》更有意思。
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王建写过一首《调笑令》,《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本是用来取悦君王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愁。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张籍的诗得到王安石的高度评价。他的朋友姚合更是推崇备至,“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唐才子传》对王建的评价也很高,说他的诗“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
张籍和韩愈关系比较亲密,而韩愈是中唐文坛领袖,所以王建当时的名声不如张籍。唐朝和现代社会一样,名声是可以转化为财富的。举子们当时的行卷对象首选裴度、韩愈,其次就是白居易和张籍。按照中国人的礼仪习惯,肯定不能空手上门。不过最受普通举子欢迎的反而是张籍,因为他官小家贫,少送点礼物也不显得寒酸,不必为了行卷倾家荡产。
举子朱庆馀是贺知章的老乡,来自越州山阴。自古以来吴越都被看作一个整体,代表整个江南。朱庆馀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张籍。张籍看了他的诗稿后留下二十六首,放在衣袖里每天逢人就称道。很多人相信张籍的眼光,也纷纷抄录,书商甚至准备出书。朱庆馀成为公认的后起之秀。
参加完进士考试后,朱庆馀并没有把握,所以他给张籍写了一首《闺意·近试上张水部》,以新娘的口吻打听自己有没有希望录取。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估计已经从主考那里得到了保证,所以暗示朱庆馀可以放心。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件事成为一段诗坛佳话。当朱庆馀衣锦还乡的时候,张籍写诗相送,这就是《送庆馀归越》。
东邻归路远,几日到乡中?
有寺山皆遍,无家水不通。
湖声莲叶雨,野气稻苗风。
州县知名久,争邀与客同。
朱庆馀后来成为张籍的得意弟子,虽然仕途和老师张籍一样不顺利,但写过一些还不错的诗。比如《题王侯废宅》。
古巷戟门谁旧宅?早曾闻说属官家。
更无新燕来巢屋,惟有闲人去看花。
空厩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
繁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当然他的《宫中词》更有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对泣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乐府诗产生的初衷是为了提醒统治阶级偶尔关心百姓的苦难,希望王公贵人们在享用山珍海味的时候给老百姓留下一点大米小麦,在猎尽人间春色的时候给老百姓留个柴火妞传宗接代。但帝王将相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早已忘记他们原来也是反贼。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王朝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像杜诗说的那样空前自信,认为“北极朝廷终不改”。大唐帝国的内忧外患逐渐加深,终于成为不治之症。
李绅是中国帝王将相的一个典型,年少贫穷的时候,他绝对是忧国忧民。他曾经为新乐府运动摇旗呐喊,写过《乐府新题》二十首。他的《悯农二首》让他青史留名。
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可是在他做了宰相和淮南节度使之后,立刻开始挥霍享受。据说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做一盘鸡舌需要活鸡三百多只,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他家姬妾成群,刘禹锡写过一首《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李绅见刘禹锡如此着迷,便把这位家妓送给了刘禹锡。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李绅是个才子。他的《宿扬州》就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李绅之外,擅长用诗歌表现民生疾苦的还有聂夷中。聂夷中是黄河沿岸的河东或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年)进士。他出身贫寒,去做华阴尉的时候,行李中除了琴书别无他物。他写过《咏田家》,对农民的困苦感同身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他还写过两首《田家》,其中一首就是归于李绅名下的“锄禾日当午”,另一首如下。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中唐以后,藩镇和宦官两大势力根深蒂固,牛李党争实际上就是这两股势力明争暗斗。这些争斗不但导致战乱此起彼伏,百姓流离失所,而且直接影响读书人视为惟一出路的科举制度。过去诗人行卷的对象主要是德高望重的文人,现在可以影响考试结果的人已经是宦官和藩镇。即使杜牧这种家世才学数一数二的翘楚,在考试中也只能屈居第五。传说是他儿子的杜荀鹤多次名落孙山,无奈之下只好卖身投靠起义军叛徒出身的宣武节度使朱温。秦韬玉也依附宦官田令孜才得以赐进士及第。很多有文才但是没有门路的诗人只能望洋兴叹,陆龟蒙和罗隐一生沉沦。他们即使考中进士也很难升迁,一怒之下开始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痛骂让他们走投无路的黑暗现实,李涉公然为强盗唱赞歌,皮日休甚至投奔黄巢做了翰林学士。
秦韬玉将门出身,从小就有诗名,但是屡试不第让他失去了耐心。他向大宦官田令孜献殷勤,做了一段时间幕僚后,田令孜推荐他为盐铁判官。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秦韬玉跟随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年)特赐进士及第。田令孜随后又提拔他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秦韬玉通过太监做官遭到时人嘲笑,但他假装没听到。他的名作《贫女》正是他不甘贫贱的写照。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陆龟蒙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家在太湖边上的江南古镇,现在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他没有考中进士,只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他和皮日休关系比较好,两人的名字都有点怪,很像武侠小说中的邪派高手。陆龟蒙的《新沙》也是比较有名的悯农诗。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生活安闲,虽然考试做官双双不如意,但并不妨碍他享受人生。他在顾渚山下经营一个茶园,岁取租茶,自为品第,经常携书籍、茶灶、笔床、钓具泛舟往来于太湖。多年之后,南宋词人姜夔依然羡慕陆龟蒙的优游,写下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追慕陆龟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佩服陆的才情。陆龟蒙是戴叔伦之外江南最好的诗人之一。请看他如何描写《白莲》。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后来苏东坡被誉为神作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与之相比也不过如此。他的《和袭美春夕酒醒》更是无忧无虑,摇曳多姿,犹如若耶溪畔浣纱归来的西子。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皮日休是湖北天门人,可能是因为崇拜孟浩然,他也曾隐居襄阳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醉吟先生。他在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后,做过苏州军事判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等官。他也写过一首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官场上的不如意以及对底层百姓的同情使他最终和黄巢走在一起,做了黄巢的翰林学士。
皮日休和陆龟蒙并称“皮陆”,他们和罗隐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他最为人所知的诗歌是《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为隋炀帝翻案,认为杨广如果不是荒淫误国,就凭他修筑大运河的功劳,完全可以像大禹一样流芳千古。
皮日休的死扑朔迷离,有人说他死于黄巢之手,有人说他被官军抓住死于朝廷屠刀,也有人说他根本没参加起义,在吴越一带平安老死。
罗隐是唐朝最被低估的诗人之一,他也写过一首讽刺现实的诗。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罗隐生长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成年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史称“十上不第”。据说他原来不叫罗隐,多次名落孙山之后决定改名学习陶渊明。不过罗隐落榜的原因与众不同,他很有才华,在考场上也不会像杜甫一样紧张害怕,宰相郑畋和李蔚很欣赏他,可是罗隐有个致命的缺点,他写文章喜欢指斥时政嬉笑怒骂,主考官怕惹祸上身不敢录取他。
罗隐渐渐心灰意冷,“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他还写了一首《自遣》自我安慰。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可能是为了应付望子成龙的父母,此后罗隐虽然浪迹江湖寄身幕府,但还是定期进京赶考。不知什么原因,他多次经过钟陵。钟陵就是现在的江西进贤,他年轻的时候在这里认识了当地一个歌妓云英。十几年后当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时,在酒宴上和云英重逢。
云英依然在做歌姬,不过已经是个口无遮拦的中年妇女。她脱口而出:“罗秀才怎么还在考试?我以为你早就做官了呢。”
罗隐非常尴尬。
云英意识到自己让罗隐难堪,赶紧敬酒道歉。
罗隐一笑置之,随手写了首诗赠给云英。
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此后罗隐再也没有去过钟陵,甚至看见南京钟山也绕行。
罗隐虽然科场失意,但是诗名却天下皆知。他擅长在平凡的题材上写出新意,比如他写的《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他笔下的牡丹也能别出蹊径,名副其实的“花样翻新”。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李商隐的《筹笔驿》是经典之作,但罗隐的《筹笔驿怀古》也有独到之处。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罗隐写动物的诗同样很有特点。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黄巢起义后,罗隐和杜荀鹤一道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五十五岁时回到家乡依附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官。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慕罗隐诗名,自称晚辈重金礼聘。
北宋初年“西昆体”推崇李商隐,后来江西诗派推崇杜甫,但罗隐才是唐诗向宋诗转变的关键。宋诗讲求理趣,喜欢在传统诗歌的基础上花样翻新,我觉得正是师法罗隐。
当时罗隐和同姓宗人罗邺、罗虬“三罗”并称,不过后面两人的才学和罗隐相距甚远,没有留下值得一提的诗篇。
长庆二年(822年),太学博士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一天夜里船行至浣口,忽然遭遇一伙强盗。数十名强盗全副武装把船围住。
“船上坐的什么人?”
“是李涉博士。”船夫答道。
匪首立刻命令部下停止抢劫。
“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放他过去。不过我有个条件,请李先生为我们写一首诗。”
李涉听说有这种好事,赶紧铺开宣纸。这就是《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的人生经历冰火两重天,一会儿在刀尖下写诗,一会儿又清闲得要死。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僖宗乾符年间,侍郎高湘自长沙携岭南连县人邵安石来京,随后在他主持进士考试中让邵安石及第。诗人章碣写了《东都望幸》进行讽刺。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目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这首诗因为抨击考试不公,被时人广为传诵。章碣随即在乾符三年考中进士。当时李唐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章碣在参观秦始皇焚书故址的时候感慨万千,挥毫写下《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是历来讽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诗歌中最犀利的一篇。可惜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上一篇:恃才傲物杜审言 近乡情怯宋之问
下一篇:戴叔伦看鲤鱼上滩 刘方平听虫声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