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看鲤鱼上滩 刘方平听虫声报春
戴叔伦出身隐士世家,可他却考了进士当了官,一次在押解钱粮时还顺道劝平了谋反的叛臣,在仕途上混得不亦乐乎,直到晚年才辞官归隐,两个月后死去;而刘方平整个家族都是官场中人,只有最有才华的他考中进士却不当官,一生都过着隐居生活。
文学史把唐诗的发展阶段分为初盛中晚,不是简单的时间后先。每个时代的诗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初唐诗人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就像情窦初开的少年追求自己心爱的女生,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盛唐诗人高歌猛进盛气凌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唐诗人经过安史之乱,就像人到中年,经过悲欢离合之后开始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韦应物、刘长卿、戴叔伦和刘方平等人一心归隐。晚唐诗人知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以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李商隐只是当时已惘然。
戴叔伦是江苏金坛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小时候拜著名学者萧颖士为师,“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颖士最得意的弟子。萧颖士是安徽阜阳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状元,因为恃才傲物只做到扬州功曹就停步不前。
安史乱起的时候戴叔伦大概二十五岁左右,朝廷为了证明叛军成不了气候,并没有停止科考,只是把考场转移到了江淮等地。戴叔伦大概就是在这时候考中进士。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唐肃宗和永王李璘兄弟阋墙,戴叔伦的家乡成为战场,他只好跟随亲族坐船逃到江西鄱阳。当时李白正在庐山,戴叔伦可能和李白见过面。李白投奔永王做了幕僚,戴叔伦和老师萧颖士酒量不行,所以头脑比较清醒,拒绝登上永王即将沉没的战船。
戴叔伦早年的心态,可以从《江上别张欢》看出来。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
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做了户部尚书兼诸道盐铁使刘晏的幕僚。当时《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也在刘晏身边,分掌洪州财赋并帮助刘晏物色才俊。戴叔伦的才情让刘晏和张继一见倾心。刘晏也是神童出身,两度拜相,人称大唐第一理财能臣。大历三年(768年),戴叔伦由刘晏推荐做了湖南转运留后,随后调任涪州督赋。
戴叔伦和刘长卿都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性格也和这一诗派的宗师陶渊明有相似的一面。陶渊明一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边“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戴叔伦也有非常刚猛的一面。有一次他押解钱粮经过四川云阳的时候,适逢泸州刺史杨子琳谋反。杨子琳亲自带兵拦截戴叔伦,威逼戴叔伦交出钱粮。
戴叔伦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那我就要你的命。”
“这个你说了算。不过在你要我命之前,可不可以解答我一个疑问?”
“你问吧。”
“你为什么要造反?”
“社会太黑暗,上司是笨蛋。”
“社会黑暗我们努力让它光明,上司笨蛋你才有机会升迁。你们泸州兵再强,能强过安禄山的幽燕三镇?安禄山正在地下百年孤独,你想去陪他追忆似水流年?到现在为止你谋反还只是传闻,但你如果杀了我,就是对朝廷正式宣战。除了泸州老窖,难不成你还有其他援兵?”
杨子琳被戴叔伦说得哑口无言,想想自己确实还没下定决心,只好放行。戴叔伦因此声名鹊起,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此后做过东阳令、大理司直、侍御史、抚州刺史,最后官至容管经略使。经略使主管军事,贞观初年始设于边境重镇,大致相当于后世的边镇总兵或要塞司令,通常都是节度使兼任。戴叔伦在做容管经略使期间,“绥徕夷落,威名流闻”,展示了他的文武双全。
但是戴叔伦却像古往今来无数的江南才子一样,英雄志短,儿女情长。他们可以为了功名北上长安洛阳,也可以为了莼菜鲈鱼毅然回到故乡。何况故乡除了莼菜鲈鱼,还有莺飞草长、画楼红妆、白发高堂。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有人考证戴叔伦的这首《除夜宿石头驿》写在抚州刺史任上,并且一口咬定石头驿就在今天江西新建赣江西岸。这个结论不是很可信。诗中说“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而此地离他老家金坛不过千里,像戴叔伦这种平和冲淡的诗人,一般不会夸大其辞。石头驿的名字也很平凡。这首诗更像是他在四川或广西时候的作品。
戴叔伦的怀乡诗另一首更有名,这就是《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稚川是传说中的道家仙都,现实世界中似乎没有这个地名。据说唐玄宗时有个和尚契虚来到商山,路遇背着竹篓的采药人,两人结伴同游山顶。他们看见远处云霞之中有玉殿金城若隐若现。采药人说“此仙都稚川也”。也许戴叔伦写的就是商山风景。后来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写过一首《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同样写的秋天,押同样的韵,最后一句更是神似。王禹偁很可能从戴叔伦这里得到启示。
戴叔伦在广西、四川、湖南一带为官多年,经常经过洞庭湖畔,屈原自然是绕不开的诗题。他写过一首《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在历来凭吊屈原的诗词里,这首诗最有意境。
不过在戴叔伦的诗歌里,最脍炙人口的另有其诗,那就是《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做过东阳县令,兰溪就在东阳境内。这首诗和张志和的《渔歌子》一样,美丽如画,明白如话,只不过张志和写的是白天,这首诗写的是月夜。
但在戴叔伦的诗歌里,《兰溪棹歌》依然不是无上经典,我认为只有《苏溪亭》炉火纯青。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一般认为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词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这里。这首诗把清扬婉约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在我看来,整部《花间集》、所有婉约词都在对《苏溪亭》顶礼膜拜。
由于写出了上面这些好诗,戴叔伦在时人心目中已经是诗坛领袖。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朝廷开始设立中和节。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因此中和节又名龙抬头、龙头节。唐德宗写了一首《中和节诗》,他让人把自己的诗和朝臣的和作抄一份送给远在容州(今广西容县)的戴叔伦,请戴叔伦评审。这是李白、杜甫、王昌龄、白居易都没得到过的荣誉,所以“天下荣之”,戴叔伦却不以为意,反而趁机上表自请为道士。
同年六月十三日,获准退休的戴叔伦在返乡途中偶感风寒,客死成都以北的清远峡。第二年葬于故乡金坛小南门外。明朝万历年间金坛知县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并立下纪念碑,上书“诗伯夜台”。
戴叔伦不但写得一手好诗,还留下著名的诗歌理论。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古人认为珠玉藏在地下或水里的时候,会有一些生烟发光之类的征兆,连宝剑埋在地下也会剑气冲牛斗。这些现象只能远观,走近了反而看不到。所以戴叔伦的意思是,诗人笔下的风景既近在眼前,又一片空明。这里讨论的其实还是神似形似、生活原貌和艺术再现之类的老生常谈,只不过戴叔伦用了最有诗意的语言。戴叔伦的诗歌理论对宋明以后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都把这句话装进镜框,挂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戴叔伦的诗歌题材以隐逸闲情为主,但他早年写过《女耕田行》、《屯田词》等诗,记述农村因为男人当兵或战死埋荒外,种田的都是妇女小孩。《边城曲》则直面那些边城士兵的苦痛无奈。
人生莫作远行客,远行莫戍黄沙碛。
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
尘沙晴天迷道路,河水悠悠向东去。
胡笳听彻双泪流,羁魂惨惨生边愁。
原头猎火夜相向,马蹄蹴蹋层冰上。
不似京华侠少年,清歌妙舞落花前。
戴叔伦极度渲染边塞苦辛,自己却做了边防军司令。
在戴叔伦之前,还有一个诗人做过容管经略使,他就是元结。元结是河南鲁山人,天宝十二年(753年)和张继同时中进士。安史乱起,他带领族人躲进湖北大冶境内的猗玗洞避难。乾元二年(759年)做了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的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成功保全十五城。唐代宗时他从道州刺史调往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大历七年(772年)入朝,同年在长安去世。
元结也写过一些反映政治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得到杜甫赞许。他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因此被视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他同时还是个散文家,提倡古文,所以又被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尖兵。
他的散文《右溪记》可以和柳宗元《永州八记》相提并论。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他最为人所知的诗歌是《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这首诗想象力丰富,把洞庭湖中的小岛比作陪伴自己的酒徒。场面宏大,有点像武林宗师坐而论道。
当年横行漠北的匈奴经过汉朝持续打击之后一分为二,南匈奴内迁和汉朝融合,北匈奴一路向西,在欧洲举起“上帝之鞭”,杀得欧洲人闻风丧胆。南迁的匈奴人自认为是汉朝和亲公主的后人,同时为了避免歧视,很多人都改为刘姓。唐朝诗人刘方平、刘禹锡就是刘姓匈奴人。
刘方平是刘政会的后裔。刘政会在李渊起兵反隋时担任太原鹰扬府司马,后率兵投到李渊麾下。李渊父子南征北战的时候,刘政会留守太原,可见他们对刘政会非常信任。刘政会在唐朝建国后做过刑部尚书、光禄卿等官,受封邢国公。贞观九年(635年)去世后他儿子刘玄意袭爵,改封渝国公,唐太宗把女儿南平公主嫁给刘玄意。刘玄意在唐高宗时做过汝州刺史。这可能是后来刘方平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的原因之一。
刘玄意是刘方平的曾祖。刘方平的祖父刘奇做过天官侍郎,父亲刘微做过吴郡太守、江南采访使。有意思的是,刘方平的儿子刘符宝历二年(826年)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他的子孙直到北宋开国,一直有人中进士做官,而且都是高官。整个家族中最有才华的刘方平是惟一没有做过官的人。
刘方平是唐朝公主的子孙,他父祖的官位也超过唐朝大多数诗人。现代社会提倡自由平等,但在讲究尊卑贵贱的封建社会,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对他的影响。陶渊明如果不是东晋大将军陶侃的曾孙,他未必能毅然归隐。他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做个九品芝麻官已经很丢人,所以早就忍无可忍。刘方平天宝前期曾经考过进士,可能还曾短暂做官从军,但很快归隐,从此绝意仕进,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刘方平同样得到戴叔伦老师萧颖士的赏识。除了会写诗,他还是个优秀画家。皇甫冉在《刘方平壁画山水》中称他的画“墨妙无前,性生笔先。回溪已失,远嶂犹连。侧径樵客,长林野烟。青峰之外,何处云天”。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提到刘方平,说他“工山水树石,汧国公李勉甚重之”。
刘方平和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是朋友,可是这些人和他一样落魄,惟一做过大官的严武又死得很早。刘方平和皇甫冉的关系特别好。皇甫冉流传下来的诗歌不多,但其中和刘方平有关的将近十首。实际上后人主要根据皇甫冉的诗歌来对刘方平的生平进行重构。
传说刘方平还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那喀索斯(Narcissus)的美少年爱上了自己的影子,所以每天在水边徘徊流连。难道刘方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隐居水滨?
刘方平最好的诗自然是《月夜》。如果让我选择最喜欢的十首唐诗,这首诗肯定是其中之一。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我喜欢这首诗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小时候我在赣南山村长大,外婆家里用的就是绿色的窗纱。每年乍暖还寒的二三月间,提醒我们春天来了的正是纱窗挡不住的虫声和蛙鸣。
刘方平的《春怨》也很有名,不过容易让人以为是王昌龄的作品。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面对纱窗外的大好春光,金屋中的贵族女子无心欣赏。她甚至不愿开门走进庭院,因为外面的景象只会让她想起冶游不归的薄情郎。
晚唐诗人金昌绪也写过一首《春怨》,说的也是春天里独守空闺、百无聊赖的妇女。两首诗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因为层层递进、条理分明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传说宋朝有学诗者请教名家诗词章法,对方回答,只要熟读金昌绪的《春怨》就可以了。
刘方平的《望夫石》思致新颖。
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
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
望夫石原是女儿身,苔藓就是她额头上装饰的鹅黄;春天里杏花开放,那是她最爱的红妆。
刘方平的《采莲曲》使人想起崔颢的《长干曲》。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乌栖曲》有南朝乐府民歌风韵。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
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度潇湘。
刘方平还有一首《春雨绵颂歌》,启发李商隐写出《夜雨寄北》。
华山春雨秋意绵,隔帘犹现少时年。
岁月听歌雨亦觉,今日华山春雨绵。
刘方平是中唐比较有名的隐逸诗人。提到当时的隐逸诗人就不能不说丘为。他可能是唐代诗人中寿命最高的人。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我语气并不肯定,难道还有比丘为更长寿的诗人?是的,他的老乡华阳真逸顾况很可能在茅山修炼成仙。
丘为是浙江嘉兴人,不过嘉兴当时属苏州。丘为早年和另一个吴越长寿诗人贺知章一样,考进士并不顺利。天宝初年中进士后逐渐升迁,官至太子右庶子,贞元四年(788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他那时已经八十多岁,可他母亲还健在。他和王维、李白是同龄人,却几乎活到晚唐杜牧出生。王维和刘长卿都是他友人。
他的《左掖梨花》是历来咏花名作。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丘为的《题农父庐舍》值得一提,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脱胎于此。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当然他最著名的诗是《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这样的诗不必整首牢记,只需要知道“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是点睛之笔。
上一篇:恨不相逢我未嫁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下一篇:春风不度玉门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