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3】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张定琦译,中信出版社,23.7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49元)
10章:[1]心流,快乐的源泉;[2]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3]心流的构成要素;[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5]感官之乐;[6]思维之乐;[7]工作之乐;[8]人际之乐;[9]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10]追寻生命的意义。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分析如何进入心流状态,获得最优体验。
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在于神经系统过于发达。感知和摄取更多的信息,无疑有利于人类生存。对外部情况不感知,当然更危险,但感知更多往往更苦恼。常言说:无知无畏。反之,多知多畏,多知多忧。于是焦虑增长。
米哈里这样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1]注意力;[2]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3]有即时的回馈;[4]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5]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心流与庖丁解牛。弗洛伊德说:“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
心流、福流。这个流,非常流。
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
几乎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有心流的最优状态:节庆、阅读、静坐、瑜伽、写作、思考、观景、休闲等。
只有学会掌握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幸福的境界了。
世上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都很简单:平安地活着,养育一儿半女;如果可能的话,再加上那么一点儿舒适和尊严。
生命的品质取决于控制意识的能力。释放内在的生命。
估计每一个人一生中可以处理1850亿比特的资讯。注意力:无价的资源。
迈达斯国王点石成金,最后活活饿死的寓言,充分证明一味追求财富、地位、权力,未必能使人更快乐。唯有从每天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乐趣,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
心流跟宗教一直有密切的关系、人类的很多最优体验都是在宗教仪式的背景下发生的。艺术、戏剧、音乐、舞蹈,都可以说是起源于今天所谓的“宗教”氛围中。
一个人若是对外界失去了兴趣,不愿主动跟外界建立关系,就等于把自己孤立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讲述他觅得个人幸福的过程时说:“我渐渐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我渐渐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例如,世界的状况、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我喜欢的人”。这可能是如何培养自得其乐性格的最好描述。
思维之乐。牛顿把手表放进沸水里,手上却捏着鸡蛋计算时间,因为他已沉浸在抽象的思考当中。迈克尔逊是第一位赢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有人问他何以花那么多时间测量光速,他答道:“因为太好玩了!”。
未来属于善用闲暇的人。
独乐、众乐各有情趣,不论在沉寂的阿拉斯加边陲,还是喧嚣的纽约市中心,若能享受独处时分,同时与朋友、家人、社群和乐融融,便已踏上快乐的康庄大道。
目标决定努力方向。目标与决心塑造人生,能创造内心的和谐感,意识中也会洋溢着流动不息的秩序。
在养成自省习惯之前,人类意识的原始状态确实已具备内在的平静,只是偶尔会被饥饿、性欲、痛苦或危险打断。目前带给人们那么多苦恼的精神熵——无法满足的需要、受挫折的期待、寂寞、沮丧、焦虑、罪恶感——都可能最近才侵入人类的心灵。
上一篇: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
下一篇:怎样做新时代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