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4】抗战精神
(李佑新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2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5元)
6章:[1]抗战精神的形成;[2]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4]英雄气概:众志成城、血战到底;[5]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6]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抗战精神主要是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是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中所达到的全新高度。
这本书探讨了抗战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深刻内涵,论述了抗战精神对于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及其时代价值。坚持史论结合。
“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1932年8月,由云南地方部队改编而成的第六十军,由卢汉担任军长,下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师,共计四万人。
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在敌强我弱的抗日战争中,精神的重要性格外突出。抗战胜利是政治和军事的胜利,更是精神意志的胜利。
精神的富足与强大让一个民族永不颓谢,不可战胜。
上一篇: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下一篇:持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