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2】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8万字,2018年2月第1版,58元)
△“帝国与共和”三部曲之一.引言:轰然倒塌的帝国;六章:[1]天下一统;[2]中央集权;[3]伦理治国;[4]官员代理;[5]内在矛盾;[6]共和之路。附录:好制度、坏制度。
〇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他的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借助于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充分理解现在。
〇“史无定法”。
〇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的一个军营里响了一枪。随着枪声倒下的不仅是大清王朝,而且还有存在了两千一百三十二年之久的帝国制度。
〇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〇从某种意义上说,帝国是自己把自己杀死的。实际上,帝国制度自其创立之日起,就为自己留下了隐患,种下了胎毒,埋下了祸根。只不过因为有王朝更迭这样一种自我修复的功能,也因为一直缺乏彻底变革的外部环境,才绵延了两千多年。
〇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只能归结为秦国有着当时最管用的制度(是“最管用”不等于“最好”)。而且,这个“最管用的制度”,还应该是在它王国时期形成的。唯其如此,它才成了帝国的缔造者。
〇“封建制”退出历史,“郡县制”登上舞台。“百代都行秦政治”。
〇天下不是国家。因为天子虽然有产权,却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
〇建立和巩固政权,无非靠三样东西: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
〇帝国的理想:天下一统、井然有序、安定祥和。儒家的学说,理想的社会应既有秩序又很和谐,既有等级又有诗意。
〇盛极而衰。汉、唐。
〇秦、汉、隋、唐,是自己把自己打死;宋、元、明、清,是自己把自己闷死。总之,帝国制度越是完整,越是成熟,越是精细齐备,就越是走向死亡。
〇伦理治国的基本原则:小人服从大人,女人服从男人,民间服从官方,全国服从皇帝。十分符合帝国集权社会的性质。
〇沉重的代价:没有了思想,没有言论自由。
〇成也官僚,败也官僚,这也许是帝国的宿命?
〇皇帝之所以能统治天下,并非当真因为“天命”,而是因为“暴力”。历代王朝的江山几乎都是打下来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均如此。魏晋等通过谋篡建立的王朝,其实也是打出来的。产权也好,治权也好,其实都是占有权。
〇秦代人口不过两千万,汉最多六千万,晋一千六百多万,唐四五千万,北宋四千六百万,元末五千余万,明末六千余万,清至少上亿。
〇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继续努力,永久改进”。
〇官员必须精挑细选,一要靠得住,二要有本事,三要守规矩。选举的方式:察举、荐举、科举。
〇历史其实是有大限的。大限一至,机会全无。
〇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诞生,帝国制度从此建立。公元1911年,在治乱循环中折腾两千多年的中国人,终于下决心革了制度的命。
上一篇:帝国的惆怅
下一篇:弱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