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9】当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
(方盛举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34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95元)
△全书共9章:①中国陆地边疆;②中国陆地边疆治理;③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的环境分析;④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的价值追求:富裕、法治、文明、和谐、平安、美丽边疆;⑤中国陆地边疆治理的制度设计;⑥当代陆地边疆的公共政策规划;⑦中国陆地边疆的规划型治理与情感型治理;⑧中国陆地边疆的文化型治理与合作型治理;⑨中国陆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奋斗目标同向,科学发展同步;社会和谐同创,民族团结同心;民族文化同彩,美丽家园同建,边疆安全同担。
○良好的政治认同是一个国家团结、凝聚、平安、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健全边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民生,这是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政治认同的物质基础;增进和维护边疆社会公平正义是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政治认同的心理基础;完善军民、警民共建制度,建立合作治边的情感纽带,这是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政治认同的重要方法;积极推进新农村指导员制度,大学生村官制度等,为边疆基层植入先进文化的基因;完善对口支援制度,这是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补齐政治认同短板。
○陆地边境线2.2万公里。毗邻14个国家,我国陆地边疆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九个省区,面积约57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0%,在这一地区生活的人口约2.8亿,占全国人口的21%。
○我国陆地边疆地区宗教问题的特点表现在:①宗教信仰的广泛性与普遍性;②境外宗教的渗透加剧;③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
○边疆治理,具体而言,就是运用公共权力来解决ut边疆外部环境所诱发的各种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逐步改善边疆所处的整体环境系统,从而保持边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边疆治理的过程涉及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其目的就是要促进边疆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个基本制度”是边疆治理中的制度轴心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功能性制度:屯垦戍边制度;对口支援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军民、警民共建制度;警官兼任村官制度;基层信息员制度;边民补贴制度;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
○边疆合作型治理模式的建构,政府与政府的协同模式;政府与社会的共治模式;政府与市场的互补模式;政府与公众的互信模式。
○安全、稳定、发展之能力。
○“守中治边”——“重稳定、轻发展”——“重开发、轻建设”。
○治理政策的现代化:有效性、公平性、可操作性、权威性。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综合性、效益性、稳定性、创造性。
○由“族际主义”取向转向“区域主义”取向;由“内向型”取向转向“外向型”取向;从“维稳”取向转向“发展”取向。
○加强中央政府的主导功能;完善边疆地方政府的实践功能;完善内地地方政府的协同功能;健全陆地边疆治理机构;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包容型”治理;打造制度化的陆疆治理体系
上一篇: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全2册
下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