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8】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王家范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2.5万字,2018年2月第1版,68元)
共3编:一、1.历史轨迹与“大历史”感;2.历史:时空的大化流行;3.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4.历史深入的追寻:宗教气质与精神分析;5.走向世界与中国情怀;6.彷徨与求索;二、1.土地关系中的假问题与真问题;2.农业经济结构的历史内涵;3.经济与政治的紧张;4.近世经济变迁的曲线;三、1.仁政的理想与哀歌;2.百年世事不胜悲;3.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4.晴雨录与帝王心;5.吏治清浊:一个超越道德的话题。
现代化的挑战、抗拒与变迁,是最近以降百余年间中国历史的主题。由是,此段历史实际潜存唯一标准——近代化。离者虽有一时之时,但终不能长久。有过辉煌历史和伟大文化的民族在百余年间遭逢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的人们既为古今中西之争所苦,又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这个过程体现了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历史进化。这种进化是在逼拶之下进行的;逼拶之下没有从容。每一代人都因自己的急迫、张惶留下了简约化和片面性,但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努力推进了近现代化——于是,我们听到了五千年历史在新陈代谢中激荡的回声……
什么叫“历史感”?历史感就是一种大时间感。胸中有了大时间格局,就能像斯宾诺沙说的:“不笑,不悲,也不怨,只是为了理解”。历史的时间单元不同于生理时间,它往往以百年、千年为一单元。且看世界上较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就今天令人羡慕的绩效,至少也花费了四五百年。
比较,是研究任何事物辨明其特性最通常有效的方法。
社会,乃是人群合分聚散无定的“驿站”,天地悠悠,过客匆匆。
群体总是以利益的游戏法则纽合的,人与人之间是以有形的或无形的“协议”(或曰:契约)互相联结,求同存异。每个个体必须出让部分权利以获取可能得到的权利,“利益最大化原则”只能在边际效率的函数集上才能得到确认。“正义”、“公平”、“合理”等等都是以特定的“协议”认可为前提的。最好的“平等”也只是机会的平等,而不是个人权利的平等。
中国历史上“流民”有许多异称,诸如游民、移民、饥民、灾民、棚民、客户,以至散兵游勇、乞丐之类。
王安石:“方今之急,在于人才”。
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苏州建城初始年代为吴王阖闾时代(公元前514年),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
历史已成为凝固的现实,后人自可尽情咀嚼,说长道短。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今人必须以沉重的责任感认真地写好,容不得随意与轻率。
哲学使人聪明,文学催人产生激情,史学则教人冷峻。
历史有其自身的逻辑,没有永久的辉煌,也没有不能挽救的沉沦。
上一篇: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下一篇:瞬间的资本智慧:唐晓康教你实现人生三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