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7】未来三十年:新时代的改革关键问题
(郑永年著,中信出版社,24万字,2018年9月第2版,58元)
7章:[1]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改革;[2]改革的风险与挑战;[3]反腐败斗争如何深化;[4]政府治理的关键问题;[5]“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崛起;[6]中国崛起已不可阻挡;[7]中国的大外交时代。
如何回答第二个“百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毛泽东的30年完成了什么,邓小平的30年完成了什么,今后的30年要完成什么。
俄罗斯普京模式、蒋经国模式(或称西方模式)、李光耀模式(一种典型的制度集权模式)。
反腐败要尽量减少对企业运作的负责影响;确立健全的政商关系;大量起用新人。
节制民粹主义,加快吏治改革。增加工资;区分腐败和改革上的一些失误;努力把政务官和事务官区分开来。
模式是一种文化、文明意义上的大的架构,而不是具体的政策。
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力量:[1]传统比较“左”的力量;[2]保守主义力量;[3]愤青式民族主义;[4]民族主义的利益相关者。盲目的民族主义会走向封闭,封闭会走向落后,走向衰落。这既是世界历史的经验,也是中国本身历史的经验。
任何制度里面都会存在不同形式的政治斗争。
推进法治之机构,而不能变成维稳机构。
没有体制内部的因素,外部力量很难真正动摇现存体制。
反腐制度设计不能理想化。
法律讲究细节。
不能有官场新秩序已建的麻痹思想,官场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将法治建设置于官场秩序之中。
组织和官员的高度等级化;政党行政化;执政党与社会脱节。最后一定会“天怒人怨”。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开放是中国文明最主要的特征。和其他基于宗教之上的文明不同,中国文明的主题是世俗主义。宗教文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排他性,而世俗文明的最大特征就是包容性。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软力量的崛起。(“一带一路”)。
中国需要加快军事现代化。要避免苏联和西方之间那样的军事竞争。
作为“地锁国家”的中国。王朝以陆地地缘为中心的意识形态。
强化政策知识储备。
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所以任何力量都需要被平衡。
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制度,所面临的问题都是深化改革,求得完善。行动当是今天中国改革的主题。改革就是要干活的,人们期待的下一步就是执行。重在执行,舍此无他。
上一篇:普京传:硬汉普京和他的权力世界
下一篇:枪炮与货币:民国金融家沉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