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8】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2.5万字,2018年10月第1版,65元)
14章:[1]绪论;[2]从中国人的家说起;[3]集团生活的西方人;[4]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5]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6]以道德代宗教;[7]理性——人类的特征;[8]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9]中国是否一国家;[10]治道与治世;[11]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12]人类文化之早熟;[13]文化早熟后之中国;[14]结论。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主要著作《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三大特征:广土众民;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
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旧、马虎(模糊)、坚忍与残忍、韧性及弹性、圆熟老到。
必要可以强迫人勤劳,但要闲暇才可以引起人的发明。
民主制度,团体中各个份子从不自觉渐有了自觉,从被动渐转入主动;团体于是乃不能不尊重其个人自由,并以团体公事付之公决。
中国一家人一家人各自过活,恰是中古世界所稀有。
团体:公共观念、纪律习惯、组织能力、法治精神。
宗教最初可说是一种对于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却实在就是自己。“弱者而后需要宗教,愚者而后接受宗教”。
理性始于思想与说话。
明·呈新吾《治道篇》: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除弊。
一面由理性早启,文化早熟,社会构造特殊,而中国之不发生产业革命其势决定;更一面由中国不发生产业革命其势决定,那么,当然其社会构造亦就变不出什么来。而社会构造愈不变,其不发生产业革命之势愈决定。从而其社会亦愈不变。如是两面绞扣,互相牵缠,动转不得。这就是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历久不变之理。
西洋:心思偏于理智;满眼所见皆物,不免以对物者对人;科学大为发达;科学研究与农工商诸般事业相通、相结合。中国:心思偏于理性;忽失于物,而看重人;科学不得成就;把农工商业划出学术圈子。
中国文化五大病:幼稚、老衰、不落实、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途、暧昧而不明爽。
“伦理本位”与“自我中心”、“从理性出发”与“从身体出发”,不相协调在这里显得何等分明。
梁漱溟:“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上一篇:中国古代人才思想源流
下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