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4】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王明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1.6万字,2016年4月第1版,49元)
△前言:为什么赤脚惯了踩在锐石上不知痛?1—9章:①事实与现实;②典范与边缘;③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④表相与本相;⑤认同与记忆;⑥文本与情境;⑦文本结构与情境结构;⑧三种文本表征分析策略;⑨结语。
○王明珂认为:若在桌面上放置一物体,用一个凹凸镜来看它,我们所见只是凹凸镜面上所呈现的此物扭曲的形象。这凹凸镜便是我们得之于社会文化与学术法则中的“偏见”,它让我们无法看清社会现象本相,我们所见(心中所获)只是被我们的文化认同、社会身份与学术专业知识所扭曲的表相。虽然如此,我们可以得到“近似真相”的一个方法是:移动此透镜,观察镜面上的表相变化,发现其变化规则,以此我们能知道此镜的性质(造成我们“偏见”的凹镜和凸镜),以及约略知道镜下之物的状貌。
○经常受歧视辱骂的人,心上也会生出一层老茧,以避免太多外来的侮辱刺激让心淌血。
○社会性、学术场域、学术偏见。
○本书的主要内容,便在于说明如何通过文本、文类、历史心性、社会表征(表相)、社会现实(本相)等概念而“在文献中作田野”,也由此揭露隐藏在文献中的另一些历史景象。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历史事实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探寻对象。对社会学家或社会人类学家来说,社会事实或文化真相是他们努力发掘的目标。
○事实指的是一些常被遮掩、扭曲的事物。事实指的是真正存在或曾存在、发生的事物。
○人类的环境、经济生业、社会结群、文化表征,四方面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
○箕子、太伯、庄蹻、徐福、盘瓠、淳维为主角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文本的共同结构是:一个受挫的或失意的英雄,自中原远走边远他乡,而成为当地的王(或始祖),并为当地人带来文明教化。它们以隐约的方式流露一种讯息:“连一个在中国(中原)受挫折的失意英雄都可以成为边远异国的王,并为当地人带来文明教化,中原的文明核心地位自然是无可置疑”。
上一篇: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
下一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