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原文】
手卷真珠[1]上玉钩[2]。依前[3]春恨锁重楼[4]。风里落花谁是主[5],思悠悠。青鸟[6]不传云外[7]信,丁香[8]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9]三楚[10]暮,接天流。
【题解】
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词谱》名《山花子》,《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宋人认为它是《浣溪沙》的变体,故《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梅苑》名《填字浣溪沙》。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
李璟的词在晚唐五代中意境较高。关于这首《摊破浣溪沙》词的写作背景,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云:“王感化善讴歌,清振林木,系乐部,为歌板色。元宗即位,宴乐击鞠不辍,尝乘醉令感化奏《水调》词。感化惟歌‘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如是者数四。元宗辄悟,覆杯叹曰:‘使孙、陈二主得此,不当有衔璧之辱也。’感化由是有宠。元宗尝作《浣溪沙》二阕,手写赐感化。后主即位,感化以其词札上之。后主感动,赏赉感化甚优。”这首词是代思妇写春愁,抒发对情人的思念,刻画细腻,情中有思,是一首屡得后人称赏的好词。
【注释】
[1]真珠:指用珍珠做的帘子。
[2]玉钩:玉制的挂钩。亦为挂钩的美称。
[3]依前:照旧,仍旧。
[4]重楼:层楼。
[5]风里落花谁是主:风飘花落,归宿无依,谁是它的主人啊?
[6]青鸟:青色的禽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后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7]云外:指高空、高山之上,遥远的地方。亦指世外仙境。
[8]丁香:此指丁香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春季开。有香味。花冠长筒状,果实略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冯延巳《醉花间》:“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其意境可和此句相参照。
[9]绿波:绿色水波。
[10]三楚: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代周羽翀《三楚新录》。
【译文】
轻轻卷起珍珠门帘,挂在玉钩上。看着门外的春景,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怨气,笼罩了整所高楼。柔弱的花儿随风飘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让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
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赏析】
这首词咏春恨。李于鳞:“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首句“手卷真珠”,正有望远寄情,遣怀消愁之意,然而春恨依旧,重楼紧锁。“锁”字用得好,是重重春恨把楼中人锁住,而且这春恨依然如故,多少次这样重复的体验已经让人非常抑郁苦闷和不堪忍受了。更何况又见风里落花。因落花之无主,寄寓着人亦无主、飘零孤苦。词人《应天长》中有:“惆怅落花风不定。”亦写落花。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落花一事而用意各别,亦各妙。”结句“思悠悠”把这一层难耐的悲感愁戚荡漾开来。
换头续写春恨,“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一句写远望,一句写近观。“青鸟”句有李商隐《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之悲。“丁香”句用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意。青鸟媒拙,远信难托,写出期待成空的落寞。雨中丁香,滴沥离披,写出惆怅之人见丁香花结犹如愁思郁结。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原文】
菡萏[1]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2]。还与韶光[3]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4]远。小楼吹彻[5]玉笙[6]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题解】
此词为深秋怀念远人之作,是千古传诵的名词。作者通过描绘深秋一系列催人憔悴的残景,渲染了一种特有的悲伤气氛,塑造出一个孤苦无依的思妇形象,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都是词史上传诵的名句。
【注释】
[1]菡萏(hàn dàn):即荷花。
[2]西风愁起绿波间:承上句菡萏香销,写风吹绿波。愁起,愁随风起,也是风起堪愁。
[3]韶光:美好时光。
[4]鸡塞:古塞名,为鸡鹿塞的简称。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汉时筑城塞于此。《汉书·匈奴传》:“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曰:“在朔方窳(yǔ)浑县西北。”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后亦泛指边塞远戍之地,如卢钧《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鸡塞谁生事,狼烟不暂停。”
[5]吹彻:吹完最后一曲。
[6]笙:管乐器名。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组成。簧片古时用竹制,后改用响铜;笙管为长短不一的竹管,于近上端处开音窗,近下端处开按孔,下端嵌接木质“笙角”以装簧片,并插入斗子内;斗子用匏、木或铜制成,连有吹口。有圆形、方形等多种形制。簧管自十三至十九根不等。奏时手按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音。是民间器乐合奏中的重要乐器。现经改革,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转调便捷,表现力更为丰富,除用于伴奏、合奏外,也用于独奏。此句是说风雨楼高,吹完最后一曲,笙簧寒涩,不复清越谐耳。
【译文】
荷花残败,香气散尽。深秋的西风吹来了万顷绿波的愁思。美好时光已经逝去,人慢慢憔悴,不忍看到这萧瑟的景象。微微细雨中,从梦里醒来,转眼便想到思念的人仍远在边塞。站在风雨高楼上,将那首曲子吹完,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依旧倚在栏杆上等待。
【赏析】
此词和上首同调,也称《山花子》,元宗这两首词都曾经赐给乐部王感化。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南唐中主《山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右也。”又,《云韶集》卷一:“凄然欲绝,只在无可说处。”此词写秋悲,其佳处正在于凄婉沉郁。
“愁起”二字用得好,风吹波动,何物有愁?此乃细心敏感之人见绿水之上风起波澜,是时好花摧折,枝叶芜秽。他有感于秋风之肃杀,哀悼芳草之挫枯,愁便随风而起。以是观之,便好像这西风也晓得怜香惜玉,也不堪其香销叶残了,此处用到了物类人格化的写法。
下半片过片二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即是承前之景物感发写人事。细雨织愁,好梦惊醒,人在塞外,地远路遥。“梦回”即有《古诗十九首》“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中梦中咫尺,醒后天涯之恍惚与怅惘。小楼之中,夜寒冷清,独自一人,玉笙吹透。
结末“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泪珠”与“恨”相连,泪弹不尽正是缘于怨恨无穷。“倚阑干”三字,意兴凄凉惨憔,有说不尽之意。在这一个落寞的动作中我们也深深地体味到词人适才所见所感,无法释怀的悲伤只能让人沉默,不再作情语,于此戛然而止。
上一篇:古文辞类纂《鲁仲连与田单论攻狄》全文
下一篇:《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原文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