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齑粉
【原典】
丁晋公①虽险诈,亦有长者②之言。仁庙③尝怒一朝士,再三语及公,不答,上作色曰:“叵(pǒ)耐④,问辄不应。”谓徐奏⑤曰:“雷霆之下,更加一言,则齑(jī)粉⑥矣。”上重答言。
【注释】
①丁晋公: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登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前后共在相位七年。乾兴元年(1022),封晋国公。后因女道士事,语涉妖诞,贬崖州司户参军。在崖州逾三年,徙雷州,又五年,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居光州,卒。《宋史》卷二百八十三有传。险诈:阴险狡诈。②长者:有德行的人。③仁庙:宋仁宗。④叵(pǒ)耐:不可忍耐,可恨。⑤徐奏:慢慢地回答。⑥齑(jī)粉:粉末,碎屑。
【译文】
晋国公丁谓虽然阴险狡诈,但也有过长者的言行。宋仁宗曾憎恨一位官员,再三地与丁谓说,丁谓都没有反应,皇上生气地说:“问你总不回答,真让人无法接受。”丁谓慢慢地说:“在您大发雷霆之时,我再附和一句,那不就要将那位官员捻成粉末了吗!”皇上很重视他的意见。
【延伸阅读】
中国人历来极为重视人品,所以选官用人,通常都是德才兼备,而德往往更具分量。孔子就打过如下极端的比方,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即便是古人面对生死的限断,想要不朽的时候,最想达成的三个层次中,也是德居首位,“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之下,有德掩众丑、无德不足论,就成了很多人理所当然的共识。然而,德固然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的全部,所以一票否决,未免有失公允。正如有德的人或许存在偶然的缺点,无德之人也可能具备过人的优长。从一分为二的哲学理论来看,即便是奸佞如丁谓,也还是有可称道的地方。史书称:“少与孙何友善,同袖文谒王禹偁,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谓机敏有智谋,俭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每休沐会宾客,尽陈之,听人人自便,而谓从容应接于其间,莫能出其意者。”不可否认,丁谓确是很有才华的人,他一路飞黄腾达,也并非都是钻营所致。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丁谓“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真宗年间,内官失火,楼榭亭台,付之一炬。真宗命丁渭修葺宫廷。丁谓采取了“挖沟取土,解决土源;引水入沟,运输建材;废土建沟,处理垃圾”的施工方案,不仅“省费以亿方计”,还大大缩短了工期。只可惜,丁谓辜负了自己的好才华,品德的偏差,最终还是让他功败垂成,也再一次验证了德为根本的古训。
上一篇:《越王楼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万事之中,忍字为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