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怨结欢
【原典】
李泌、窦参器李吉甫①之才,厚遇之②。陆贽③疑有党④,出为明州刺史。贽之贬忠州⑤,宰相⑥欲害之,起吉甫为忠州刺史,使甘心焉。既至,置怨⑦,与结欢⑧。人器重其量。
【注释】
①李泌、窦参器李吉甫:李泌(722~789),字长源,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窦参(733~792):字时中,平陵(今陕西成阳西北)人。以门荫累官御史中丞。参习法令,通政术,“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唐德宗时为宰相。器:器重。李吉甫(758~814),字弘宪,赵郡(今河北赞皇)人,唐宪宗时宰相,地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此事详见《新唐书·李吉甫传》。②厚遇之:对他很好。③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大历八年(773)进士,中博学宏辞、书判拔萃科。德宗即位,召充翰林学士。贞元八年(792)出任宰相,但两年后即因与裴延龄有矛盾,被贬充忠州别驾,永贞元年(805)卒于任所,谥号宣。④党:结成团伙。⑤忠州:即今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⑥宰相:时任宰相为裴延龄。⑦置怨:抛弃怨恨。⑧结欢:结为友好。
【译文】
李泌、窦参很器重李吉甫的才能,所以对他很好。陆贽怀疑他们结党营私,就将李吉甫外放为明州刺史。后来陆贽被贬到忠州,宰相裴延龄想害死他,特意任命李吉甫为忠州刺史,以便假手李吉甫来报复陆贽,让他称心如意。然而李吉甫一到忠州,便抛弃了往日的怨恨,与陆贽结成好朋友。人们都称赞李吉甫度量很大。
【延伸阅读】
李吉甫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雄才大略,建树颇多,这样一个王佐之才,自然不会斤斤计较那些早年的私人恩怨。当然李吉甫也并非乡愿之人,对于他人的过错,也不见得会全盘认同。换句话说,大度之人必定懂得应该对什么人开放,在云谲波诡的官场,尤其如此。理论上说,大官应该有大度,因为他要领导很多人开展工作。然而这句冠冕堂皇的愿景,往往流为官场上的托词,因为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才是他们的生存常态。对于不该宽容的人宽容,人们称之为暗昧无识,是好心意错施了对方,所谓“明珠暗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蛇本质就是蛇,既然是蛇就会咬人,对于这样的冷血动物,是不能心存妇人之仁的,否则后果就是遭其反噬,严重的还会毙命。对于官场的险恶,李吉甫自然是深谙其道的,宰相裴延龄人品不佳亦为人所共知,他要假手自己来达到一箭双雕的好算盘,李吉甫也是心知肚明。然而李吉甫毕竟是正直的官员,他还分得清孰是孰非。早年陆贽对自己的贬斥,实在是替君分忧、为国着想,并非是出于私心恩怨,因此这笔帐不能算到陆贽个人的头上。所以李吉甫没有理由怨恨陆贽。丞相裴延龄则显然是不怀好意,他起用李吉甫完全是出于私心,既能达到打击政敌的目的,同时还能送李吉甫一个大大的顺水人情。无论如何对于裴延龄来说都是好事,而对于李吉甫却是一个美好的陷阱。李吉甫最后是“置怨结欢”,选择了陆贽而拒绝了丞相,后果是“人益重其量,坐是不徙者六岁”。李吉甫的故事告诉我们,宽容并非是泛滥的无所限制,聪明的人应该知道,大度也要选择好的对象,对值得大度的人才施与大度,否则就会误人害己,满盘皆输。
上一篇:《终不自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羹污朝衣》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