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俊山
刘湛秋
啊,为什么回忆总是这般固执?这般狂热地依恋?
它追逐着你,在每一闲暇的时分,如早晨的湿润,如淡淡的紫罗兰,如轻盈的脚步,无声地向你袭来,包围了你的感官。
于是,在一种甜蜜而怅惘的气氛中——那淘气的勇敢,那飘流在小河上的一朵微笑,那变得遥远的叮咛,都会带着奇幻的色彩,似深沉而温暖的大提琴,伴着屋簷下的雨声,飘然而逝。
因失去而痛苦,因再见而幸福。
随着年轮的扩大,绿叶一次又一次地凋零,蓝色的天空更接近了,也变得格外开阔。
模糊的变清晰了,浑浊的沉淀得净化了,回忆越来越固执地依恋,拽着你细细地思考以往……
但是我总是轻轻地把它驱散,我宁愿对它说,请稍稍地等一下,就断然和它告别了,此刻,我愿把时间交给匆忙,交给现实,交给正在制造新的记忆的现实。
我会在衰老的时候,在完全陷入孤独的时候,再去把回忆聚起,象打开珍藏的金币,怀着一种吝啬,一枚一枚地数落。
即使当我于衰老前死去,没有来得及去回忆,那我也不懊悔。
回忆和创造总是面对两种不同的时空。前者是思维向过去的回归,后者则是行动向未来的进取。
生命的价值在于立足现实,不停顿地创造新的未来,而沉浸于过往岁月的回忆就意味着生命的衰竭和萎顿。因此,富于进取精神的人,没有时间回忆过去,他需要“把时间交给匆忙,交给现实,交给正在制造新的记忆的现实”。
这就是散文诗《回忆》给予人们的启示。
在诗人看来,“回忆总是这般固执”、“这般狂热地依恋”:
它追逐着你,在每一闲暇的时分,如早晨的湿润,如淡淡的紫罗兰,如轻盈的脚步,无声地向你袭来,包围了你的感官。
于是,无形的思绪在这里被具象化,获得形象的表现。它告诉人们,“回忆”有时又是不可避免的,那种“甜蜜的怅惘的气氛”时时笼裹着你,“拽着你细细地思索以往……”这种几近惯性的力量,对人的意志是无形的销磨,因此必须“把它驱散”,“断然和它告别”。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现实,走向未来。诗人以敏捷的诗笔,不仅把“回忆”这种情感性的思维活动刻划得真实而细微,而且含蓄地暗示它与创造性生命的对立,这就赋与诗篇以发人深省的思想内蕴。
在诗篇结尾的两段,诗人表示“在裹老的时候,在完全陷入的孤独的时候”,并不排斥回忆;但是,倘若“没有来得及去回忆”即裹老死去,“那我也不懊悔”。这种情感既是实事求是,又是积极的。它表明诗人准备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创造,这种进取精神对人们不是有力的启迪和鞭策么?
诗篇抒情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款款推进,作为诗人生命的独白,它是真挚而动人的。当然,它的人生哲理意味更富有光彩。因此,这是一篇引人入胜而又颇耐玩味的意蕴丰赡之作。
上一篇:《回声》鉴赏
下一篇:《园丁集(选三首)》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