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古远清
羊翠
我的沉默的大山。
你是我的孔武有力的卫士;我的沉默的保姆。
在这怪石嶙峋的山上,埋葬着我祖先的骸骨;在那些阴森的岩穴内,还留下先民的石斧……
你用山的栅栏,保卫了这一支勇敢、原始而又落后的民族。
你用大山来铸造儿女的性格:粗犷、愚昧、自信而又勇武!
孩提时,我曾在你身边玩耍:数着你裸露的岩石,如同数着我的羊群;仰望着盘旋在峰顶的山鹰,把它当作自己孤独的伴侣……
你的荒坡,是我的牧场;你的贫瘠的山岗,胜于繁华的闹市。
你给衣不蔽体的山民,遮挡寒风;却又十分悭吝地只留下一点黄土。
你用崇山峻岭,封锁道路,使我们免遭征伐者的杀戮;你又囚禁了自己的儿女:世世代代不许出户!
今天,我违背了祖先的遗训,越出山的藩篱,去寻找通向世界的路……
我的大山,你在沉默,还是在发怒?
这篇作品写于1945年。作者当时要告别曾哺育过他成长的位处四川群山中的故乡,到另一个他所憧憬的宽广世界中去。
《大山》的感情世界不是单一的。这里既有对故乡群山的留恋,又有对新生活的渴望。
告别本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其心理状态是微妙的,这非常适合直抒胸臆的抒情。但这篇作品另有自己的创造性。作者从对这种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深刻体验出发,给故乡的大山赋予人格化色彩,并截取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和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描写,再加上博喻(把大山比作“卫士”、“保姆”、“伴侣”等等)、对比手法(大山既保卫氏族又囚禁儿女,既沉默又刚强等)的适当运用,便完成了抒发对大山的思恋之情和“去寻找通向世界的路”的题旨。
如果说二、三十年代的散文诗作者所抒发的多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苦闷彷徨的情绪的话,那四十年代的散文诗则更多的表现了违背传统的说教走光明之道的冲击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亮色。这种审美变化在这首散文诗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尽管这山外的世界属什么性质作者还不十分明确,但作者要走出大山,于祖先们没干过的事业,这种决心是铁定了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决心是通过先辐射后聚焦的艺术手段去实现。所谓“辐射”,就是由开头赞颂大山写起,“敷而演之”一连写了九段,而真正写到今天——表达题旨的关键处时,却“约而贯之”用了一段,这就是所谓“聚焦”了。这样处理当然不是轻重倒置,而是为了正确处理“善敷”与“善删”的辩证法,使它成为一首既泼墨如云又惜墨如金,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的佳作。
上一篇:《大地的思索》鉴赏
下一篇:《大山妈妈》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