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俊山
马国亮
晓风吹起了我的乱发,吹醒了我迷乱的心胸,我茫然发觉我立在这荒寂之山巅,我如梦初醒般不知我从何处来,何故来。
晓雾迷盖了山外的群山,迷盖了枫林,也迷盖了我的道路。希望在浓雾中消失了。何处天涯?方向已乱。我彷徨,踯躅于山头,似破烂的小舟飘浮于渺无涯际的大海,啊!我这迷路的小羊!绝望,悲哀笼罩了我,我颓然倒伏在那冰冷的石头。眼泪从失了神的眼中迸出,湿透了衣襟。
沮丧中,我检定了我的神魂极力寻找那消逝了的回忆,无有了,无有了,只余那刺激了我的灵魂,还在耳边缭绕的歌声,呵,歌声!那唱出了无限情意的歌声!
这是绝望中的希望,这是无边的黑暗中的星星的光明,我蓦然为这歌声的回忆所惊醒,苦笑浮上我苍白的面颜,去——
去寻到那从天使的口中所唱出的歌声,那能苏醒你疲惫的灵魂的歌声,那歌声的美丽有如落花片片洒向你的心头,医治了它的伤痕,弥补了它的空虚。
去!乘那太阳还未起来,那毒烈的阳光将会消失了那仅存的记忆,消灭了那微弱的歌声。
去!去在这心血还未流涸之前,趁那心的跳动还未停息,趁那心头的温暖仍存:那歌声的寻获将使一切的希望实现在你的目前,幸福回到你的身边。
于是,我勉力支撑起我委顿的残躯,撩起我的乱发,拭干我的泪眼;疲弱的手抚着我的在汩汩流血的心,移动我无力的双脚。
我捉住那歌声的记忆有如那瞽者握住了他相依为命的竹竿,从霜雾迷漫中找寻我失去了的道路……
抒情主人公在失路彷徨中已经陷入绝望和悲哀。突然,那久已消失了的“昨夜之歌”又回复耳畔。于是,他于绝望中又看到了希望,于“无边的黑暗中”重又看到“星星的光明”。这含着“无限情意的歌声”“如落花片片”洒向心头,“医治了它的伤痕,弥补了它的空虚”,抒情主人公因此而振作起来,移动双脚,“从霜雾迷漫中”去找寻那“失去了的道路……”
这是什么歌声,如此令听者神志昂奋,一改委顿的心态?它也许是爱情之歌,友谊之歌,理想之歌,奋斗之歌……总之,是曾经赋与过抒情主人公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曾经令他心旌摇荡的灿烂的歌。只是,他一度失去了它,终至也失去了“希望”,落得如“破烂的小舟飘浮于渺无涯际的大海”,如“迷途的小羊”在浓雾中辨不清方向。
人们有时就是这样,已经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只有失去之后方知那失去了的多么宝贵。在人生的道路上,这种悔恨是时有发生的。这篇散文诗抒写的当是此般感受。当然,抒情主人公是有所特指的,但对于万千读者来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应当从中读出它暗示的普遍意义,从而领悟抓住现实、珍惜既有的重要,朝着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奋斗。
诗篇的抒情婉转动人,意象画面具有凄迷之美。那晓风里的荒寂山巅,那迷雾笼罩的群山和枫林,乃至那“渺无涯际的大海”、“冰冷的石头”等,都浓重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现实处境的凄惶和怅惘,这才充分显现出他的沮丧,绝望和悲哀。“昨夜之歌”作为回忆中的意象是美丽而温馨的,但是对于抒情主人公来说,那也不过“如那瞽者握住了他相依为命的竹竿”,这比喻使那歌声顿减几分热度,终于泄露了抒情主人公灵魂的柔弱。所以,作品的总体情调仍然缺乏刚健之力,这只能归因于作者思想境界狭窄,他也只能顾影自怜,咏叹一番“不知我从何处来,何故来”了。
当然,仅从艺术的角度说,这篇散文诗的语言流转如珠玉,意境柔宛如轻烟缭绕,那还是阴柔美的成功之作。
上一篇:《春底林野》鉴赏
下一篇:《是你在敲门》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