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岳耀钦
孔林
温顺、幽美的夜晚,恬静的天宇,运行着一轮明月,湖水清光皎洁,一簇簇桔红色的渔火,仿佛骤然间睁开紧闭着的千万双眼睛。
这眼睛曾经闭得紧紧的,默默地沉思。
那时一望无垠的湖面象寂寞的荒野,偶尔听到几声水鸟的啼鸣,在这万籁寂然的夜里,叫得空气也有点寒颤。
我走进湖畔的茅草棚里,一位老渔翁背靠墙壁,闭着双眼,守着孤灯。墙壁上挂着渔网,屋角里竖着木桨。
我问老人为什么不见渔火?
他说:“被风吹灭了。”
“为什么?”
“湖上长不出粮食。”
我正在捕捉着这句话的意味,他又闭上了眼睛。我似乎知道,又不甚理解。
今夜,我眺望着映红半边天幕的渔火,思念着那位老者,寻找着他的目光,然而,每盏灯都象对我说:是我!是我!
每盏灯又在询问我: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升腾在夜空的礼花。
我看到了——五月大地盛开的花簇。
我看到了——十月枝头累累的红果。
我看到了——水上一座喧哗的闹市。
我看到了——无数闪着智慧的瞳仁。
我更看到那纯朴的心灵,孕育着灿烂的憧憬,那是个引人联想、振奋的天地。
《渔火》是孔林创作的《苇笛集》中的一章,作者深沉的感情,采用对比与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渔火的熄灭与复燃,写出了渔民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命运,从而歌颂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渔火作为抒情物象,它象征着渔民的坎坷命运与时代的变迁。过去,一望无际的湖面“象寂寞的荒野”,在“万籁无声的夜里”只有几声水鸟的啼鸣。一位渔翁坐在茅草棚里,紧闭双眼,“守着孤灯”。“为什么不见渔火?”渔翁感叹地回答“被风吹灭了”。这句话,寓意深刻,令人深思,反映了那个不正常的年代里渔民的生活与心态。今天,渔火重新点起,在广阔的湖面上,星星点点,光辉灿烂,照亮了社会主义祖国的夜空。渔火变成了诗人心中的明灯,他从这些“一簇簇桔红色的渔火”中,看到了美好的现实,看到了光辉的未来,也看到了渔民的纯朴的心灵和闪烁着的智慧的千万双眼睛。
渔火是时代的象征,也是广大渔民精神风貌与智慧的象征。
渔火的熄灭与复燃,渔民的眼睛紧闭与睁开,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渔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诗篇联想丰富,感情充沛,语言朴实流畅,是一篇烩炙人口的力作。
上一篇:《深不可测》鉴赏
下一篇:《渔火》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