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俊山
梁宗岱
稚弱的心灵第一次的恐怖,
是在十二年前的一个秋夜。
牛儿回栏了,渡船也停摆了。月从云幕里泻出寒光。在凄凉的月色中,我偕着我的父亲在一个河岸的迷惘的荒野上行着。
四顾景色苍茫,悄然寂然。没有密密的村庄,也没有疏疏的院落,只颓废的古刹里射出一点孤灯,伴着森森的树影,与寒月相辉耀。
木鱼声无聊地从古刹里断断续续地透出来,落叶只是萧萧着。
紧握着慈父的手儿。心中不住地忐忑,轻烟般的恐怖已渗进稚弱的心灵了。
父亲呵!稚弱的心是离不开你的慰安的。
一九二二年十月三十日
读梁宗岱的《秋痕》,会自然地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二者同为回忆往事,也都是表现父子亲情,同样令人怦然心动。然而,二者的体裁却不相同,后者为散文,前者为散文诗。因为是散文诗,《秋痕》即不必象《背影》那样编织情节,铺陈叙事,而只紧扣特定情景,集中笔墨予以描述。
交代回忆的最初两行,一点明当时的心境,一点明当时的环境,虽未进入特定情景的描述,却已经开篇入题,既说明了“秋”,又说明了“痕”。
紧接的一段,连用“牛儿回栏”、“渡船停摆”、“月从云幕里泻出寒光”三个意象印证了第二行的“秋夜”,是叙述也是描写,落脚在于下句的中心事件:“我偕着我的父亲在一个河岸的迷惘的荒野上行着”。于是行动的场景铺开,自然引出下文。
下面的两段文字,一写视觉所见,一写听觉所闻。无论视觉听觉,感到的都是“秋夜”的森然可怖。这浓重的氛围,对“稚弱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压迫,他实在承受不住了,这就有了下面一段关于行为、心态的描写:
紧握着慈父的手儿。心中不住地忐忑,轻烟般的恐怖已渗进稚弱的心灵了。
那个“紧握”的动作是何等典型,又是多么人心入骨!孩童当需要保护时对于“慈父”的依恋和仰赖之情,蓦然托出,任谁都会感到一种温暖。父爱啊,人类最神圣的情感之一种!
文末的呼唤是自然流出的,因为前述几层已蓄足势头。在这里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而虽然语调平朴,却有千钧之力,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
表现父子亲情如此凝炼集中,这是诗的质性。而散文的语言长短错落,倜傥自如中又不乏抑扬顿挫之美,如歌如诉,旋律萦回,这又为作品的诗质穿上了魅人的舞衣。因此,《秋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上一篇:《秋海棠》鉴赏
下一篇:《秋的弦律》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