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谋
【作家简介】吴登佩敏(1914—1978),缅甸当代著名作家,原名吴登佩,曾用“瓦奈鄂佩”、“登奈内”、“登佩”、“德奈”等笔名写作。1939年其母杜敏逝世,为纪念母亲养育之恩改名为登佩敏。出生于上缅甸蒙育瓦镇区波达林镇。1932年中学毕业后,先后进入曼德勒学院、仰光大学和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曾被选为仰光大学学生会执委。1935年加入我缅人协会(又名德钦党),后来担任过该会的副秘书长、缅甸共产党总书记、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副秘书长。1948年缅甸共产党分裂,被开除出党。缅甸独立后,1952年又任人民团结党总书记、民族团结阵线主席团成员、缅甸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和缅中友好协会的领导成员。他在大学期间即开始写作,早在30年代即蜚声文坛。多次被选为缅甸作家协会主席、副主席。1958年创办了《先锋报》,自任总编辑兼专栏作家。他是一位多产作家。1934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我的丈夫和我的钱》。1937年,他出人意料地发表了别人不敢问津的揭露佛门内部黑暗,鞭笞披着僧侣外衣败类形象的小说《摩登和尚》。这部小说使他一举成名。作者的名字家喻户晓,还因此得了一个“摩登和尚”的雅号,对缅甸文坛起到了巨大影响。其后他又陆续发表了不少反映缅甸社会现实,深受缅甸读者欢迎的力作。如:反映1936年缅甸学生罢课斗争揭露英殖民者奴化教育罪恶的小说《罢课学生》(1938)、旨在教育挽救殖民主义时代热衷于寻花问柳的一些青年人并揭示性病危害的小说《新时代的恶魔》(1940)、反映民族独立斗争进程的小说《道路已经出现》(1949)、《爱情的召唤》(1952)及《旭日冉冉》(1958)等,还写了传记《吴龙传》(1937)、《戏剧表演家吴波盛》(1952),回忆录《战争中的旅客》(1952)、《同盟国和缅甸使者》(1962),访华游记《再见吧,旧时代》(1952)和剧本《吴苏赴英》等。1966年,他将发表过的短篇小说汇集成册,出版了《吴登佩敏短篇小说集》。此外,他还写过不少有关缅甸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专论或文章。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在抗日期间就曾到过我国,在重庆与周恩来同志会面,探讨过共同抗击法西斯的问题。1952年他来华参加亚太区域和平会议。1956年率缅甸作家代表团访华,参加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
《旭日冉冉》,贝达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内容提要】《旭日冉冉》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也是缅甸现代文学史中一部罕见的长篇巨著,全书分73节,译文近60万字。该小说于1958年荣获缅甸文学宫颁发的文学奖。最初连载于《妙瓦底》杂志,历4年之久。后单册出版,且再版多次。小说是第一人称的写法,书中描述的主人公“我”是一个大学生,名叫丁吞。丁吞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退休区长吴佩一家,并为吴佩的女儿美丽的温妮所倾倒。他想尽办法与吴佩一家接近。但是丁吞的爱情并不专一,他又深深地爱着大学缅文优等生黑里俏玛敏妩。仰光大学是缅甸现代政治斗争最为敏感的地方,丁吞也受到这种政治环境的影响,积极地参加了仰光大学学生会的活动。由于英殖民主义者们居心叵测地挑拨,1938年7月在缅甸爆发了当地居民与印度侨民之间的争斗——印缅冲突。德钦党人和学生们为了平息冲突,多方面进行工作并参加了救助。在丁吞等同学的帮助下,半身瘫痪的商业资本家吴吞温迁出了闹事区。丁吞也因此结识了吴吞温漂亮的妻子玛妙米,产生了微妙的好感。丁吞参加了德饮党,成了一名激进活跃的学生领袖。同年,缅甸石油工人总罢工,并从油田向仰光进军。学生们也纷纷起来响应,举行罢课和绝食斗争。在斗争中,丁吞结识了吴瑞佩老师的女儿中学生玛钦娣,并建立了友谊。后来丁吞又当了玛钦娣的家庭教师,两人之间的友谊上升为爱情。丁吞大学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当了个助理编辑。报社工作繁忙,收入却很低微,且报纸内容也不进步,所以丁吞非常烦恼。这时,他堕入了玛妙米的情网,而且在去掸邦途中与她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难以自拔。返回仰光后,他又因此事愧对纯洁可爱的姑娘玛钦娣,只好托辞中止了与玛钦娣的恋爱关系。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上风云变幻,统治缅甸的英帝国主义者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挑战。许多缅甸的德钦党人主张趁这一时机,借助日本人的力量赶走英国人,取得独立。丁吞也奉命秘密到农村某地去接应日本空投武器,但是等了三天也不见飞机踪影,丁吞才发觉上了日本人的当,对日本人产生了怀疑。在爱情问题的处理上,丁吞也是举棋不定。在向玛敏妩表示了自己的爱情之后,又忘不了旧日的缠绵,要求玛妙米正式与他成婚。1942年日本人占领仰光,暴露出法西斯本来的狰狞面目。丁吞觉醒了,决心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最后,玛敏妩病死,温妮嫁给了日本军官,玛妙米也与日本商人打得火热。丁吞终于挣脱了情网,满怀豪情地去迎接新的战斗。
【作品鉴赏】小说《旭日冉冉》以1938年至1942年间缅甸反帝民族独立斗争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缅甸人民蒙受的重重灾难,揭露了英帝国主义者和日本法西斯在缅甸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讴歌了缅甸各阶层人民尤其是学生们在德钦党领导下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品描述一个普通大学生丁吞从幼稚无知,时而激进,时而动摇,时而积极参与火热斗争,时而沉迷于个人温馨的爱情之中,最终经过事实的教育,逐步成长为革命者的故事。丁吞这个人物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人物典型。但是他很实在,很有个性,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明显地存在着弱点不足,是个有血有肉的成长着的进步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正如他自己表白的那样:“我是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我是个不完整的人。我是个尚未成熟的人。”丁吞原本是一个极为幼稚,没有判断能力的青年。在小说的开头有这样一段笔墨:“记得那时,我曾幼稚地想:这个土地官皮肤是白的,跟我们不同,吃的喝的也不一样,又不跟我们上一个厕所,那他拉的屎也一定很特别了吧?出于这种好奇的心理,我竟然真的去偷偷看他拉的屎。当我发现他的屎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两样时,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寥寥数语,把丁吞的幼稚可笑,英国白人官员在缅甸这块殖民地如何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都勾画得惟妙惟肖了。但在民族独立斗争中经过千锤百炼,丁吞逐步觉醒、成熟、坚定。从一个德钦党的普通党员,成长为民族独立斗争中的中坚力量。父亲反对他参加学运,他却“毫不犹豫地作了选择:要做一个革命战士坚决担负起交给我的一切任务”。虽然他迷恋爱情,但他又觉得“要抗拒政治上的吸引力比抗拒异性的吸引力更加困难”。小说结尾时,他坚信“正如旭日每天肯定从东方升起一样,打垮日本法西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和平的富强的时代一定要来临!”这表明:他已经坚定地踏上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征途。在作者的笔下丁吞这个典型,始终在追求和探索真理,他从大学殖民主义教育中,感到“从根本上怀疑大学教授的基本内容的正确性”。对只能看到旧的书籍刊物的图书馆“感到窒息”,而学生会阅览室里进步书籍却使得他“心情舒畅,豁达明亮”,从书中“获得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看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丁吞表现得非常英勇无畏,他为自己能投入这场民族解放斗争“感到无比的荣耀、幸福和快乐”。表示“哪怕因此而去坐牢或被杀头我也在所不惜”。不论是在示威时,还是在绝食斗争中他都经受住了考验。当日本法西斯占领了仰光之后,他反而冒着生命的危险从农村赶赴仰光执行任务。当遇到日本鬼子对缅甸妇女施暴时,他毫不畏惧地夺过敌人的枪,救出了遇难者。这一切都是他难能可贵的表现。但是在丁吞的身上也有着不少严重的缺点。比如:他政治上的不成熟,动摇性,在革命运动遇到暂时挫折时,他曾想“与德钦党人一刀两断,专心去念自己的书。”当在罢课斗争中人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时,他也一度“想洗手不干”等等就是表现。再如:他对爱情的不严肃性,朝三暮四,他对美丽娇媚的温妮、端庄娴雅的玛敏妩、妖艳丰腴的玛妙米、天真正直的玛钦娣都产生过爱情,有时甚至是左右逢源,脚踩几只船。尤其是与有夫之妇玛妙米发生不正当关系,更是受到了德饮党领导人的严厉批评。
除了丁吞这个典型人物外,小说中还描写了丁吞的四个女友,这是四种迥然不同、性格各异的女性。温妮——玛登温出身于一个破落的旧官僚家庭的小姐,虽然她的生活已不如从前,但是还能勉强维持。所以她所希望嫁的人一定要是个有钱有势的人,至少是个“通过印度文官考试”的大学生。所以,听听讲什么革命的大道理还勉强可以,但绝不能同意嫁给一个积极搞政治运动的小德钦党人,跟他一起去受苦。她为了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过着优越的生活,最后不惜嫁给一个日本军官。
商业资本家玛妙米,由于丈夫半身瘫痪,她成了一家之主。她不仅在经营商业方面有胆识有办法,而且凭借她的姿色把买卖搞得很红火。她随时注意局势的变化,以确保自己产业的发展。所以当革命处于高潮时,她可以出资援助学运;而当日本人得势时,她也会甘心出卖色相投入日本鬼子的怀抱。在私生活上她是空虚的、堕落的、玩世不恭的,只要发泄、满足她的情欲就行,没有什么真实的感情可言。
大学缅文班优等生玛敏妩,她努力钻研学业,也能同情革命,但往往是“犹豫不决,宛如随风摇曳晃荡不定的杨柳”,又不能下定决心为革命牺牲个人的一切。她对丁吞爱得非常深沉内向,她希望丁吞能学有所成,将来能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她一直等待着丁吞来向她表白、倾诉对自己的爱。她的经历正好说明:如果青年知识分子不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话,目的是绝对达不到的,只能变成泡影。
少女玛钦娣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化的女性典型。她是一朵“刚刚绽开的迷人的蓓蕾”,是个中学生。虽然她的外表并不十分美丽,但她聪明好学,才华出众;关心政治,积极参加;意志顽强,勇敢坚定的特点使得她的“美”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众多,近六七十个,除上述几个外,还有政治活动家、党派领导人、官员、学生、教师、工人、车夫、算命先生、失业者、理发师、家庭主妇等等,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其中一类是作者塑造的典型,另一类则是曾经活跃在当时缅甸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作者对前一类人物写得很有实感,各具特色。对后一类人物也能抓住他们的言行特征,使人感到格外亲切,并非虚构。当然在对后一类人物描述时也隐含作者个人的看法与褒贬。
作者吴登佩敏历来主张“文学必须为人民,必须创作对人民有益的文学”,他在1938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中就说过:“在这个贪婪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在这个毫无同情心的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绝不能写出所谓纯粹的文学作品,也绝不能沉醉于幽雅的鸟语声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写的。《旭日冉冉》这部政治历史小说尤其如此。他在小说中写到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国际问题,像:印缅冲突、反英活动、抗日斗争、党派矛盾、二次世界大战等等。而且通过各个典型人物,尤其是小说主人公丁吞陈述了当时各阶层人士的种种观点、主张与思想,增强了小说的政论性。
小说《旭日冉冉》另一个特色可以说是作者将史实与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书中所述历史事件是真实的。比如:油田工人罢工队伍浩浩荡荡地向仰光进军;仰光学生声势浩大的罢课绝食斗争;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飞机对缅甸的狂轰滥炸……这些宏大的场面,作者都描写得有声有色,像一组组电影镜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作者在小说中常常是大段大段地摘引当时报刊的新闻报道、革命团体的公告、传单、著名政治活动家们发表的谈话、声明等,烘托了气氛,增强了实感。书中以丁吞为中心的故事又是作者的虚构。真实的史实与虚构的故事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因为虚构故事中的人物是来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典型化了的形象,所以并没有使人感到失真。甚至使不少人深信丁吞这一形像的真实性,实质上就是艺术化了的作者自传。这恰恰表现了作者写作的成功,使读者真伪难辨。当然虚构的故事情节使人感到非常真实,还赖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自述式的剖白心理状态的描写。正因为作者在人物的心理刻画上经过了一番匠心独到的艺术处理,才使读者深刻地了解到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使小说更加感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小说中还表露了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友好感情。例如:作者在小说第五章这样写道:“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入侵四分五裂、软弱落后的中国。具有反帝精神的我们缅甸人不能不同情和关心遭受侵略的中国。同时,中国人民那种不畏强暴、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精神,又反过来鼓舞了我们。他们用大刀长矛反对手持现代化武器的敌人的行动,也鼓舞了赤手空拳的我们不再惧怕手持洋枪的英国人。”书中还谈到缅甸革命力量打算去中缅边境活动,寻求中国共产党帮助的史实。借书中人物哥巴辛之口说:“国民党当然也希望缅甸独立啦。但是我想,他们绝不会冒着使英国人恼火的风险,不顾一切地支援我们缅甸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这一点”。
上一篇:谢岩津《日本的黑雾》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下一篇:韦旭昇《时调》东方文学名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