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朝柯
【作品简介】百喻经,全称是《百句譬喻经》,又简称《百譬经》,或称为《痴华鬘》。这是大乘佛教运用寓言故事宣讲佛法教义的一部典籍。在卷首标明:“尊者僧伽斯那撰、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鲁迅先生根据《百句譬喻经记》,在《〈痴华鬘〉题记》中说:“《出三藏记集》云,天竺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钞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为新学者,撰说此经。”这表明:伽斯那从佛经中摘录譬喻性寓言故事编集而成。南朝齐武帝永明10年9月10日,从中印度来我国的法师求那毗地(意译为德进、或安进)译成中文的。后来,收入《大藏经》中。全书号称“百喻”,但实际上,上卷有50条;下卷仅48条,共为98条,不足100条。
在《百喻经》前边的“引言”中说:“那时,佛住在王舍城。他在鹊封竹园中,向诸位出家做佛之弟子、受具足戒者中德高年长者、追求佛道决心为佛的众生,以及龙神8部3600人,还有立志学习梵天之法的异教徒500余人”,讲授佛法。佛用生动的故事讲授抽象的佛理,每讲一个故事便解释一段佛理。因而,汇集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譬喻性的寓言,是警戒世人的。其创作目的,正像全书后边偈言中所说的:“我今以此义,显发了寂定。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我们如果剥掉宗教宣传的外衣,即可体会到这些寓言的重要思想意义,对读者具有启迪思想,激发智慧和增强品德的教育作用。
《百喻经》中的寓言故事,被介绍到我国之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我国古代寓言的创作——特别是唐宋寓言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新的思想和新的表现技巧。到了近现代,鲁迅先生最早发现了《百喻经》的重要价值。1914年,鲁迅向南京金陵刻经处施资刊刻。在最早刊印的《百喻经》后记中曾说:“会稽周树人施洋银60圆,敬刻此经,连圆计字21081字,印送功德书100本。余赀6圆,拨刻地藏十轮经。民国三年秋九月金陵刻经处识。”1926年,王品青删除《百喻经》中宗教的说教,独留寓言,题书名为《痴华鬘》,由北新书局刊印发行。鲁迅为这书写了《〈痴华鬘〉题记》。1928年,胡怀琛又改编为《百喻经浅说》。1945年,冯雪峰又出版了《百喻经故事》,翻译并改写了其中的寓言,使这些故事更加生动了。
《百喻经》中的寓言故事,对世界各国也产生了影响。如:《二鸽喻》影响了《一千零一夜》中《国王太子和将相妃嫔的故事》里的《一对鸽子的故事》;《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中,哈桑智取两小孩的隐身帽和魔杖,似乎同《毗舍阇鬼喻》有联系,不难看出:后者影响了前者。不仅影响到东方国家,而且对欧洲各国,也有影响。如:《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访问大陆巴尔尼巴比的首都拉格多时,遇到了几位发明家,有一建筑师主张:从屋顶开始自上而下建筑房屋。这正是《三重楼喻》的影响。
【作品节选】《愚人食盐喻》:“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愚人集牛乳喻》:“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毂取乳,而此牛乳,既干无有。时为众宾,或嗔或笑。”
《三重楼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曰:‘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一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
《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得胜于彼。’即压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败种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世人亦尔:欲求善福,恃己富贵,专形挟势,迫胁下民,陵夺财物,以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将来,反获其殃。如压甘蔗,彼此都失。”
《乘船失釪喻》:“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入海取沉水喻》:“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譬如有蛇,尾语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
《二鸽喻》:“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秋果熟时,取果满巢。于其后时,果乾减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独食之,唯有半在!’雌鸽答言:‘我不独食,果自减少。’雄鸽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独食,何由减少?!”即便以𠿘啄雌鸽杀。未经儿日,天降大雨,果得湿润,还复如故。雄鸽见已,方生悔恨。彼实不食,我妄杀他。即悲呜命唤雌鸽汝何处去?!”
【作品鉴赏】印度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民间口头文学的遗产,更是丰富多彩的。
印度的寓言,内容十分丰富;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文艺,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明徐元太辑《喻林》,颇加搜录,然卷帙繁重,不易得之。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
在佛教的寓言故事集中,《百喻经》是最小的、最有条理的。它不像巴利文的佛教寓言集《本生经》有500多个故事,还有一些偈诗,又不像梵语的《五卷书》除了故事以外,还有1000首以上的诗歌。
从题材上说,《百喻经》中的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动物故事较少;而《本生经》和《五卷》中的寓言,多以动物故事为主,人物故事较少。
《百喻经》中的寓言故事,最初是出于宗教的需要,为了大乘佛教的宣传,是《百喻经》的编辑目的。但是,如果剥开宗教的迷雾,即可清楚看到: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愚人集牛乳喻》中描写:一个人即将请客,需要大量牛奶;他怕事先挤出来没有地方放,又怕会放酸变坏。于是,就不挤奶了,想在牛肚子中蓄积起来,到时候一齐挤出就行了。可是,一个月后,客人来了,挤奶时,却一点也没有了。这个故事,本来是教育佛教徒,要经常布施,不要等到发财以后再布施的。如果摆脱这一宗教的宣传,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深刻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唯有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才能得到成功。
《三重楼喻》描写:有一个愚蠢的富人,看到人家的三层楼房,就让木匠为他造一座不要下面两层、只有最高的第三层的楼房。当木匠说造不出这样架空的房子时,他还是坚持要木匠造这最上层的房子。这个故事,本来是佛用它教育教徒要精勤地修敬三室、不可懒惰懈怠的。但是,如果抛开佛家的用意,不难看出:寓言让人家懂得:做一切事情,都必须重视基础的工作,要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愚蠢的富人要建造没有下边两层的“空中楼阁”,是一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思想的反映。想要不费力气,一蹴而就;想要跳过艰苦的基础工作而获得成功,天下哪里有这样事情呢?!另一方面,这个寓言也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己见,要重视人家的意见,应该虚心地听取、接受别人的合理正确的意见;万勿故步自封、刚愎自用。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同《二鸽喻》一样,是《百喻经》中少有的动物寓言故事。其中描写:蛇尾对蛇头说:“我应在前。”蛇头对蛇尾说:“我经常在前面,为什么要做你的走卒?”蛇头果然走在前面,蛇尾缠在树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于是,把蛇尾放在前面走,就掉在火坑里,烧焦而死了。这个寓言故事,原来是教育佛门弟子,应听从师教,否则“不闲戒律,多有所犯”,要“入于地狱”的。
抛开宗教的说教,这一故事的本体寓意也是相当明显的:为了共同的事业,不应争权夺利;不顾整体利益的勾心斗角,必将造成生死攸关的重大危害。
这一寓言,影响了古代欧洲的寓言,在《伊索寓言》中,叫做《蛇的尾巴和身体》,讲完了故事以后,伊索说:“这个故事是说,那些迎合一切人的执政者,就是失败的。”同样的,这一故事也影响到法国。在《拉封丹寓言诗》中,也有这个故事;不过,在宣扬寓意时,拉封丹说:“犯了像蛇尾这种错误的国家是多么不幸啊!”
上一篇:王群《白头山》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下一篇:张晖《百鸟寻王》东方文学名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