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谋
【作家简介】八莫丁昂(1920—1979),缅甸现代著名进步作家、新闻工作者。下缅甸勃固人。出生于教师家庭,青年时当过兵,做过木材商。18岁时用“摩诃昂”为笔名发表了短篇小说《我不能忘却的》。1947年发表长篇小说《独身者》,获得成功。于是,开始成为一位缅甸文坛上的著名人物。1948年缅甸文学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文学创作目的的大辩论。这场辩论明显地分成两大派。一派作家认为文学应该有倾向,要倾向于无产者、被压迫者一边,并提出了“人民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文学”等口号;另一派作家则持反对态度。这就形成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活跃在缅甸文坛上的“新文学”运动。而八莫丁昂就正是这一文学运动的主将之一。1950年创办《鹰》杂志,1957年创办《鹰》报,而后又办过《缅甸文学》杂志,宣传进步的文艺思想。他曾任缅甸作家协会主席。他一直认为当时政府反对殖民主义不力,尤其对刚刚独立就又同室操戈进行内战表示强烈不满。他写了一系列政治性极强的小说抨击政府所执行的政策。1952年发表长篇小说《叛逆者》,描写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巴开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故事所述时间跨度很大,从殖民统治时代一直写到独立时期。作者指出只有昔日为英国殖民者效犬马之劳的人,甚至那些勾结日本法西斯鱼肉人民的人才享有今日独立的果实。而广大工农群众仍然挣扎在饥饿线上。工农大众为了自身的生存被迫起来罢工、示威,而独立后的政府却仿效殖民者用警棍、马队来对付人民。1953年发表小说《内战》,公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反帝。同年发表的另一部小说《母亲》,则歌颂了一位献身于缅甸独立运动的普通妇女。1957年发表的小说《繁荣小姐钦钦乌》尖刻地讽刺当局制定的不切实际的国家繁荣发展计划。几部小说发表后,因触怒当局,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仍坚持写作,体现了一个追求真理决不屈服的进步作家的傲骨,深受人们的尊重。例如:195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绵》就是在狱中创作的作品。它通过一位大法官女儿绵对人生价值认识的转变,揭示了上层社会的种种腐败和内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描述了缅甸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斗争。1961年创作的小说《鄂奥》也是一部以反殖民主义统治为题材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他还写过以中缅友好为题材的小说《银雾濛濛》和两部历史著作《缅甸历史》、《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史》。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角色、生活、作家》。他一生贫困,政治上屡遭打击,但他在困难的环境里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的作品深受年青读者的喜爱。一些后来成名的作家中也有不少是明显受到他的影响的。比如:林容迪伦、德格多蓬内等都是。有的模仿他的文笔风格,有的推崇他的创作思想,有的因为在他主办的杂志写作得以成名的就在笔名上明确写明,如:林容迪伦(注:林容原意就是鹰),有的则直接用他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作笔名,如:德格多蓬内(注:德格多原意即大学,而蓬内本是八莫丁昂所著小说《独身者》的主人公名字)。
《鄂奥》,戚继言译,作家出版社1965年出版。
【内容提要】《鄂奥》全书共分26章,译文约10万字。故事以1930年缅甸农民无法忍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残酷剥削和黑暗统治,爆发了萨耶山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前后为背景,描述了起义军一位领袖的经历。主人公鄂奥本是勃固山区彭水村一户地主的儿子。鄂奥家原有五六十英亩土地,在彭水村虽还算不上一个大地主,但生活也很不错。可是到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殖民者们将危机转嫁给缅甸。缅甸米价猛跌,鄂奥家也开始没落了。鄂奥在青年时代曾与本村大地主、后搬往宋砌镇住的吴汉达的女儿达吉相爱。初时,双方父母也都默许。可到了后来,吴汉达家产越来越多,鄂奥家却日趋没落,吴汉达就禁止达吉和鄂奥来往了。他想方设法为达吉找个有钱的人家,为自己壮门面、增势力。鄂奥家的佃户吴旁兑破产了,妻子又被蛇咬死去,无奈把女儿梅瑛送到鄂奥家,做鄂奥父亲的养女。梅瑛暗自爱慕着鄂奥。但鄂奥却只把梅瑛看成是自己的小妹妹,一直热恋着达吉,盼望有朝一日能和她结合。桀骜不驯的鄂奥也曾几次因酗酒闹事被宋砌镇的警察局拘捕过,但经过事实的教育,鄂奥不再酗酒、挥霍,而是经常讲什么“要把英国鬼子赶走”之类的话了。警察们突然又来逮捕他了。鄂奥夺路而逃,成了当地政府通缉的逃犯。鄂奥家中也只剩下多病的父亲和养女梅瑛二人相依为命。警察们到处搜捕,还不时突然包围鄂奥家进行盘查,都无法抓到鄂奥。鄂奥却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布德耶村大发横财的酒店老板阿生处讨了300元钱,从作恶多端的印度高利贷者乌拉格巴处抢了500元钱,还用细藤条把乌拉格巴狠狠地教训了一番。把钱都分给了最贫困的农民。这使得警察老爷们怒不可遏,而农民们却喜笑颜开,赞不绝口。警察们恼羞成怒,把鄂奥久病的父亲抓进监狱,折磨死了。英国殖民当局不顾农民的死活还逼交人头税,逼得农民们走投无路在1930年终于爆发了达雅瓦底县寒耶山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没有多久起义就几乎蔓延到了全缅各地。鄂奥也成了起义军的一位领导人。萨耶山不幸被捕、被绞死了。许多起义领导者也一个接着一个被杀害了。尽管有一小部分意志薄弱的人退却逃跑了,但绝大多数人仍顽强地抗击着殖民主义者。在敌人攻占起义军总部旗山以后,又以强大的兵力把鄂奥部队团团包围在勃固山区,但仍无法消灭他们,抓住鄂奥。最后只好施诡计,欺骗鄂奥的心上人达吉,叫达吉写信给鄂奥叫他到彭水村来接她,她将永远与鄂奥生活在一起。鄂奥没有识破诡计,来到彭水村,被敌人团团围住,他不肯投降,结果被敌人乱枪打死。最后敢于当众为英雄痛哭的只有达吉和梅瑛两个姑娘。敌人“他们施用美人计只能杀害鄂奥一个人,却不能把起义者鄂奥所代表的缅甸所有的农民大众杀光”。
【作品鉴赏】八莫丁昂在缅甸现代作家中可谓是有名的“硬骨头”,以写政治小说抨击时政著称。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不低头。政府因他写这类作品,两次捕其入狱,判刑多年。他虽饱经折磨,但不论是在狱中还是出狱后仍拿起笔继续战斗。他在小说中非常喜欢用夹叙夹议的办法,在环境描写、人物对话过程中加上大段大段的对时间背景、政局的说明或评论。从我们一般读者的角度看,有时简直觉得有些罗嗦或者说不甚协调。《鄂奥》一书也是如此。比如:第3章“生活的风暴”中写的是梅瑛、鄂奥两家虽然是阶级不同:一是佃农、一是地主,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波及下都破了产。作者用了全章1/5,500—600字的篇幅写了一次战后仅近10年,美、英、法、德、日等帝国主义和缅甸等殖民地国家都严重地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第八章“‘大坏蛋’鄂奥”中,用了全章四节中一节的篇幅,约1300—1400字写了19世纪中叶二次英缅战争爆发英国为了掠夺缅甸,将印度的高利贷主们引到缅甸落户,盘剥缅甸农民。“因此,缅甸农民的生活变得暗无天日,再加上稻米的价格又在不断地猛跌,他们的遭遇就不堪设想了。”再如:第10章“奴隶生活”,全章4500字左右,全部写的是一次战后“自称为最进步、最文明的”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压迫缅甸的实例和缅甸人民的反抗,并没有涉及小说的有关具体人物或直接的情节。似乎全章删去也不会影响全书情节的描述。这种写法在鄂奥一书中不仅仅只有这几处,还可以举出不少实例。这就不禁使人要问:那么为什么当时缅甸的青年中有不少人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呢?这恐怕同他所生活的年代和独特的环境大有关系。他写作的年代,大多数缅甸作家都喜欢写卿卿我我、情意缠绵的爱情生活,对时政并不关心。在缅甸独立后,具有进步观点的政治、历史类书籍更是出版的很少。不少青年人希望改变国家的现状,寻求出路。所以当他们工余闲暇之时阅读文艺作品,看到八莫丁昂这种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写法时有着新鲜感,使他们增长不少知识,了解许多事理。这也正是上文叙述他的作品深受年青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的这种写法从某个角度来看,有些像现代“意识流”的艺术手法。作者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当作者笔触写到有关情节后,想到那段历史或政治背景,随着就滔滔不绝写了下去。同样,《鄂奥》一书也是如此。看过全书,不仅使读者了解了一个从地主家公子哥儿成长为一个有正义感、替农民申张正义的起义军领袖鄂奥的故事,也使人们了解到英殖民主义者通过几次英缅战争侵略掠夺缅甸的历史。第一次大战后,英国殖民者又转嫁经济危机给缅甸人民,致使缅甸当时“是让它掐着脖子等死呢?还是把这只掐着他们脖子、使他们无法生存的殖民主义者的魔爪斩断呢?摆在缅甸农民面前的只有这两条路”。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正是爆发1930年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八莫丁昂很善长景色描写,而且常常喜用较长的句子,形容词语丰富。但他的感情描写却非常注意紧紧和人物的内心活动相联系,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优美、陪衬烘托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他的作品为当时年青人所偏爱、不少作家所效仿的根本原因之一。比如小姑娘梅瑛非常思念因触怒了统治者不得不逃亡在外难以回家的鄂奥哥,这一情节曾在本书好几章中反复出现过。
“黎明前,浓云迷雾,北风吹拂。勤劳的杜鹃鸟在这浓雾和北风中不停地啼鸣着,宁静的彭水村隐没在朦胧的雾海里。一向勤劳的彭水村的村民们,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享受到劳动的果实,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缘故,谁也没有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依旧仰面朝天地躺在床上,呼呼地熟睡着。为了活命,整天起早摸黑、艰辛劳动着的村民们,似乎是已经疲惫不堪了,因此,尽管杜鹃鸟一遍又一遍地催唤着他们,他们却满不介意,仍旧熟睡不醒。”
“梅瑛听到屋子东头皂荚树上杜鹃鸟啼叫的声音,就醒过来了。这时,天还没有亮,到处是黑洞洞的一片。已经消失了睡意的梅瑛,躺在床上沉思冥想……”
“太阳已经沉到地平线下面,它把留在大地上的余辉也逐渐收了回去。天空的彩霞也失去了刚才那种光彩,越来越淡薄了。方才闪着一片金光的田地也开始笼罩上昏暗的颜色。远处的山峦渐渐地隐入黑暗之中。杜鹃鸟在木棉树上不知疲倦地啼鸣。这时,梅瑛还无心回到村子里去,她仍然依傍着木棉树,凝视着远方。”
“……梅瑛轻轻地离开了阿爹,蹑手蹑脚地走到前屋,悄悄地打开了东头的窗子,朦胧的月光突然洒进了屋子。”
“梅瑛深深地叹了口气,下意识地凝视着窗外那棵皂荚树。她忽然看见一对夜莺,它们正在树枝上交颈歌唱。”
“梅瑛一边呆呆地瞅着在朦胧月光下自由自在的、欢乐的夜莺,一边想道:这一对普通的小动物都能够自自在在地生活,但是自己却连一点儿愉快都享受不到。想到自己这种悲惨的身世,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一颗颗地滚落下来。”
作者按不同的时间用了不同的词语写出,虽然都是写梅瑛想念鄂奥这同一内容的,但令读者感受到的美感却大不相同。从作者的笔锋体会到清晨、傍晚、夜间等不同时刻梅瑛都在热切盼望着她那鄂奥哥的心情。从而了解到一个姑娘对她所爱的心上人爱得多么深沉,盼得多么急切,为她的挚情所感动。
上一篇:韩敬霞《遥拜队长》东方文学名著鉴赏
下一篇:李谋《鄂巴》东方文学名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