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表现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名篇。写于1915年。最初的标题是《城市的狗》。死后由他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整理发表。
小说描写了一个老光棍勃鲁姆费尔德傍晚归家和第二天上班时的情景和变态心理。勃鲁姆费尔德在归家爬楼梯时想到养狗的利和弊:其利在于可以有一个伴儿,以慰晚年;其弊在于狗脏、病、老,这三个问题无法解决。他就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打开了房门的。可是房门打开后,他惊呆了:屋里有两个赛璐珞球在彼此一上一下地跳个不停,他到哪儿,小球就跟着跳到哪儿,他睡下,小球也休息。早晨起来,小球又照样跳起来。他无法摆脱两个小球的吵闹,烦恼极了,最后到底想办法把两个小球骗至衣柜里关了起来。上班前,他把钥匙交邻居二个小女孩,想把球送她们玩,好让自己永远摆脱这两个小球的纠缠。可是在班上,他的两个助理员和这两个小球一样烦人。他们不干事,除了咬耳朵,就是打瞌睡。两个助理员轻松得要死,他却累得要命。最后,小说在勃鲁姆费尔德训斥两个助理员的烦恼的声音中结束。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和普遍存在的孤独感与灾难感。小说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参考与认识价值。
这个短篇的表现主义特色是异常鲜明的。它以异化为主题,表现了人的孤独感与灾难感:老光棍的老态与狗的老态多么相似,他能从狗的眼泪中照见自己衰老的面容。他孤独得很:想养狗又不想养。他与周围的人:女仆、女仆的男孩、邻居的女孩、厂主奥托马、两个侏儒一般的助理员,彼此之间不理解,也没有共同语言。他总是生活在灾难与惴惴不安之中。那两个小球,就是他感到灾难与惴惴不安的象征物。小说对形象进行了变形的、寓言式的处理。两个小球跳个不停,如同魔法一般,与老光棍形影不离。这两个小球实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灾难与不幸、不安与烦恼的异化物。小说的风格是平淡的,累赘的。除了两个小球是非现实的以外,其余都是平淡的日常生活的不厌其烦的絮叨。写老光棍对养不养狗的内心折腾,写小球的跟随主人的跳个不停,占了全文的主要篇幅,读来觉得有些灰色。
上一篇:《群众与人》作品分析
下一篇:《老妇还乡》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