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诗人,后期象征派诗歌大师托·史·艾略特*早期代表作。这首诗于1909年写起,直到1911年秋艾略特去慕尼黑之后完成。全诗共18个诗节,131行。诗前6行〈序诗〉是引自但丁《神曲》第二十七章,吉多·达·蒙特费尔仇的一段回复但丁的话。
全诗可分九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2行,含诗第1-2节。这一部分写普鲁弗洛克求爱途中,穿过贫民窟的情景:这里是“病人麻醉在手术桌上”,一般的黄昏,冷清的街,下等旅馆,到处是蚌壳和锯末的下等饭馆,是黄色的雾,黄色的烟。这是写普鲁弗洛克求爱途中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3-48行,含诗的第3-4节。写普鲁弗洛克求爱途中的心理状态。他反复强调“总还有时间”犹豫以至回转,“总还有时间”去打扮、伪装。第三部分,第49-69行,含诗的第5-7节,这一部分写普鲁弗洛克为何不敢求爱。他是太熟悉那些黄昏和上、下午,他和它们一样昏昏然,所以他怯弱;他是太熟悉“那些眼睛”,那些眼睛会象别针一样把他别住,所以他害怕;他是太熟悉“那些胳膊”,“那些胳膊”带着镯子,又袒露又白净”,可是灯下又“显得淡褐色毛茸茸”,所以他又有些厌恶。第四部分,第70-74行,含第8-9节。这是一个插叙,一个幻象,写他穿过贫民窟时曾见过那些孤独的男人,他觉得他和他们一样,因而失去提出求爱的勇气。第五部分,第75-86行,含第10节。写自己已“秃顶”,时不我待,因此更不敢去求爱。第六部分,第87-110行,含第11-12节。写普鲁弗洛克想象女人对于劝恶扬善和对于爱的拒绝,亦有些举步不前。第七部分,第111-119行,含第13节,写普鲁弗洛克怀疑自己并非汉姆莱特,没有勇气同自己的狐疑性格作斗争。第八部分,第120-128行。含诗的第14-17节。写普鲁弗洛克自认目前的处境早已无力改变,于是决定不再求爱,女人们亦如海妖一般飘然而逝,对他不屑一顾。第九部分,第129-131行。含诗的第18节。写幻境与现实的矛盾。幻成自己住在海下宫中被仙妖们包围的情景,可是一旦醒来,就要死去。长诗表现了一个意志薄弱而又满腹狐疑的中年人在求爱途中由畏葸不前,终至失败而返的心理变化过程,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叶西方资产阶级中青年普遍存在的萎靡、颓废、狐疑与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
早期的艾略特的诗作,鲜明地体现出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这一首诗中多种意象、幻景的叠合与象征就是这种影响的积极成果。黄色的雾、兽爪、海下宫室,海上女妖都十分类似法国象征派的诗风,甚至连个别诗节也有相似之处。采用独白是这首诗鲜明的行文特色。恰如美国批评家克里恒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华伦在其合著的《了解诗歌》一书中所说:“这首诗(指本诗——引者注)是一个戏剧独白,一个人说出一段话来暗示他的经历并显示了他的性格。长诗征引较少,意象之间的派生关系有踪可寻,是艾略特诗作中较易懂的一篇。
上一篇:《阴暗的图画》作品分析
下一篇:《阿麦迪,或脱身术》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