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日本战后派*小说家、评论家。出生于台湾,在台湾长大,使他体验到殖民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存在的不合理性,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感受性。1932年,因加入共产党被捕入狱,在狱中读康德*的《纯理性批判》,受先验辩证法影响,思想开始了决定性的转变。1939年,与荒正人等创刊《幻想》杂志,发表小说《洞窟》(1939)、格言《不合理,就不相信》(1939)等。这些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探讨意识与存在等哲学问题。战后,与战后派文学者组织了《近代文学》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死灵》*(1945-1949)。由于结核病连续发作而中断。身体复元后,发表了论自己独特想象力的《还原的现实主义》(1955),以批判斯大林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永远革命者的悲哀》(1956)等政治考察性质的文章。他的短篇小说集《阴暗中的黑马》(1970),都是以梦为表现形式的小说。他试图以梦为表现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体现了他历来的文学主张,获第六回谷崎润一郎奖。评论集《秤砣和发条》(1971),是阐发他文学主张——从非现实出发,靠想象力,创造小说世界;政治主张——否定一切权力的永久革命论的论文集。事隔二十年之后,完成《死灵》第六章《梦魔的世界》(1975)。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惊人思考的一贯性。埴谷雄高的创作,以极其抽象的思维方式,探求宇宙、历史、人存在的无限性,将向无穷彼岸追求不已的思想方法,体现在小说中。他称自己的思维方式为“架空凝视”,称他的创作方法为“极端化”、“暧昧化”、“神秘化”。他的创作,拓开了历来日本文学者未曾涉足的理念世界,在日本文学领域,开创出一个独特的小说天地。他在战后派中,属最左翼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和政治观念,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一篇:埃里蒂斯,奥季塞夫斯作品分析
下一篇:基尔凯郭尔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