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美国诗人、批评家、意象主义*文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生于爱达荷州的海利。父亲是一位土地局的职员。庞德1901年入宾夕法尼亚大学。1903年转入哈密尔顿大学。1905年又返回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罗曼语言文学。在大学学习期间,他掌握了九种语言,学习了英语语法和英国文学。1906年他去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旅游。1907年,年仅22岁的庞德,担任了印第安纳州华巴斯大学教授。数月后,因与校方争吵而决裂,于次年离开大学讲坛。1908年庞德告别美国赴欧。1913年,他与休姆*、弗林特*等人在伦敦发起意象主义诗歌运动。1914年编成《意象派诗选》第一集。不久他脱离了意象派而转入旋涡派*。1920年去巴黎,与海明威*相遇。1924年去意大利。1928年在拉布洛定居。在意大利期间,他拥护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政权,每周在罗马电台作一次吹捧法西斯主义,攻击犹太人,攻击罗斯福领导的美国作战政策的讲演。1943年他被控为有叛国罪。1944年被美军俘虏,囚在比萨俘虏营中。1945年被押赴华盛顿受审,后因精神错乱而被送进病院,在病院被整整关了12年。1958年由于著名诗人弗罗斯特及一些同情者的呼吁,官方取消了对他的控告。获释时,庞德已73岁。他又返回意大利在威尼斯定居。1973年11月病逝。
庞德的社会政治思想有些是守旧和反动的,但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活动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庞德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于意象派诗歌的提倡。他是意象主义文学运动的创始人,也是意象派诗歌理论的奠基人,他和休姆、弗林特发表的意象主义三点宣言,实际已成了意象派诗歌运动的纲领。他一生创作甚丰,出有70部作品集,写有1500多篇文章。代表作是长篇组诗《诗章》*。此外有诗集《狂喜》(1909)、《人物》(1909)、演讲集《罗曼斯精神》(1910),英译我国古诗《中国》,还译过日本戏剧。重要诗作是《向塞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致敬》(1917)、《休·赛尔温·毛伯利》(1920)。此外,他还写有歌剧和关于雕塑方面的作品。他的代表作《诗章》中的《比萨诗章》曾获1948年博林根诗奖。庞德早期的意象派诗作追求新颖、优美的意象,为当时的诗坛拓出了一条新路。后期诗作,如《诗章》等结构松散,用典过多,中间还夹杂有大段的翻译和中文方块字,比较晦涩难读。庞德不但以其理论和创作,影响了英美现代文坛,而且还以其提携后起之秀的献身精神,为现代派文学的勃兴作出了贡献。1914年,他帮助詹姆斯·乔伊斯*发表了《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名著《尤利西斯》*。同年,在他的推荐之下,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得以发表。1921年,他还帮助艾略特修改他的代表作《荒原》*。他还校订过海明威*、弗罗斯特*、劳伦斯*等人的作品。他对中国和日本的哲学与文学的介绍,掀起了英美文学界喜爱东方艺术与哲学的浪潮。所有这些,在英美文学史上,均占有一页重要位置。
上一篇:平钦,托马斯作品分析
下一篇:康定斯基,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