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生于西方世界,后来在国际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以内省描写为主的小说。“意识流”一词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和实证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1884年写的《论内省心理学原理》。他说:“用‘河流’或‘流水’作比喻来形容意识,比什么都恰当”,它可以“称作‘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
意识流小说有深厚的心理学和哲学基础。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认为意识的深处还潜伏着无意识——主要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受到“自我”(有理性、有逻辑的意识)的压抑。这为作家挖掘潜意识,捕获瞬间的印象感觉,描写梦魇和色情狂、暴虐狂等变态心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叔本华*和尼采*否定理性,强调无意识和本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认为自我意识是唯一的实在,并提出“心理时间”的观点。这些理论思想直接导致了意识流小说理论和创作的产生和完成。
意识流小说运动主要发生在欧美。1887年法国作家艾多阿得·迪雅尔丹*的小说《月桂树被砍了》*发表,标志着意识流小说的正式诞生。以后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吴尔夫*的《墙上的斑点》*,福克纳*的《声音与疯狂》*等为意识流小说开创了新局面。但意识流小说在当时未能引起重视,直到二次战后才得到承认和广泛流传。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文学流派,它没有自己的组织宣言或声明,也没有共同的文学创作的宗旨。但我们从大量意识流小说却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它的基本特征。它十分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把人的潜意识,做为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它广泛运用自由联想,利用随意性和跳跃性,各种意识在头脑中毫无秩序地闪现,来完成潜意识的描述;它重视内心独白和内心分析。内心独白和分析是人物意识显露的方式,以完成记录人物意识的全部活动;它完全打破时空的顺序和限制,让过去、现在和未来随着意识的流动而互相渗透,总体结构呈多层次、多线索的齐头或交叉并进。情节上没有发展、高潮和结局之分;它大量地描写人之性本能的潜意识冲动;使用象征、暗示、隐喻、类比、影射、摹拟等手法;它的语言有一定的创新。有时创造新词,有时使用不正常句式,有时还用标点符号、大写字母、斜体字、拟声词等表现梦幻的世界。
意识流小说促成了意识流诗歌、意识流戏剧、意识流电影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后来的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等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上一篇:恰佩克,卡莱尔作品分析
下一篇:意象主义作品分析